新项目正式启动后,虽然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人员与新技术、新设备之间的磨合问题。一些工友在操作新设备时,由于习惯了旧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新设备的一些功能和操作流程不太适应,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友老张在操作新的高精度加工设备时,因为误操作导致加工的零件出现偏差,不得不重新加工。老张自责地说:“唉,这新设备看着先进,可我用起来就是不顺手,耽误时间了。”
叶东虓和江曼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刻组织了针对新设备操作的强化培训。他们让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再次详细讲解设备的操作要点,并安排熟练掌握新设备的工友进行示范操作,让大家互相学习。
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教授和研究生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部分工友对一些复杂的技术原理理解困难,影响了实际操作。于是,教授调整了教学方法,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工友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和磨合,工友们逐渐适应了新设备和新技术,生产效率开始稳步提升,项目也逐渐走上正轨,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第二十五章:技术瓶颈与创新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叶东虓和技术团队遇到了一个技术瓶颈。项目要求生产的一种关键零件,其精度要求极高,现有的加工工艺无论如何优化,都难以达到规定的精度标准。
叶东虓组织技术骨干们日夜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但都收效甚微。江曼看着叶东虓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东虓,别太着急了,也许我们换个思路想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工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建议结合 3D 打印技术与传统加工工艺,通过 3D 打印先制作出零件的大致模型,然后再利用传统加工工艺进行精细加工,这样或许可以突破精度瓶颈。
叶东虓听了这个想法后,眼前一亮:“这个思路不错,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于是,叶东虓带领技术团队开始研究如何将 3D 打印技术与现有的加工工艺相结合。他们进行了多次试验,不断调整参数和流程。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案。通过这种创新的方法,成功生产出了符合精度要求的关键零件。这次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项目的燃眉之急,也为车间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让大家看到了创新的力量。
第二十六章:团队协作的挑战
随着项目的深入,团队协作方面出现了一些挑战。由于项目涉及多个复杂的环节和不同的技术领域,各个小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最近却出现了信息传递不畅、工作衔接不顺的情况。
有一次,负责原材料采购的小组没有及时将原材料的变更信息传达给生产小组,导致生产小组按照旧的标准进行生产,结果部分零件不符合要求,不得不重新加工,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材料,还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
叶东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刻组织召开了团队协作会议。在会议上,他严肃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项目。大家必须加强沟通,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每个小组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小组的工作进展,相互配合。”
江曼也说道:“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项目沟通平台,每天在平台上更新各自小组的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这样大家都能及时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同时,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共同解决跨小组的问题。”
经过这次会议,大家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各小组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协作,通过建立的沟通平台和协调会,及时解决了许多工作衔接上的问题,项目的推进再次变得顺畅起来。
第二十七章:质量隐患的排查
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江曼在一次常规质量抽检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部分零件虽然在当前检测标准下合格,但在进行一些模拟极端工况测试时,出现了性能不稳定的情况。
江曼立刻将这个问题告知叶东虓,并组织质检团队和技术团队对所有已生产的零件进行全面排查。叶东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这些潜在的质量隐患如果不解决,产品交付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影响我们车间的声誉。”
技术团队对出现问题的零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是原材料的一个微量元素含量在临界值附近波动,导致零件在极端工况下性能不稳定。找到了问题根源后,叶东虓立刻联系原材料供应商,要求他们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微量元素含量稳定在标准范围内。
同时,江曼和质检团队制定了更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增加了对原材料和零件在各种模拟工况下的测试。对于已经生产出来但存在潜在质量隐患的零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处理,能通过改进工艺解决问题的进行返工,无法解决的则报废处理。通过这次全面的质量隐患排查和处理,确保了项目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为项目的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厂院新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