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郎心情实在好,连走路都透露着一股子得瑟的味道。
一共卖了这么多钱,还白得了两包点心,赵二郎觉得日子开始顺起来了,没有那种被挤干骨头的压迫感了,再想到开垦荒地的政策,赵二郎觉得怎么好事儿全都堆一天了。
他带着侄子们,哼着小曲儿,去卖了盐糖,然后又跟腊肉店老板讨价还价,用九钱银子买了条好火腿,这一下子就省了不少钱。
想着钱管事的话,他又去了一趟衙门口,想看看新发布的政令,不自己亲眼看到心里总是不踏实。
虽然已经张贴了一早上了,但告示栏上边上还是有很多人围着,赵二郎嘱咐大娃二娃在外面等着,自己挤了进去。赵二郎不识字,跟大娃二娃加起来的识字量都写不满一张纸。
他打量了周围一圈人,跟旁边的人眼睛一弯道:“这位大哥,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
被叫的那人束着头发,穿着月白色长衫,一看就是读书人。
赵二郎一张笑脸,显得无比真诚,讲话又彬彬有礼,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那人知他不识字,好心的念了一遍告示。赵二郎仔细听着,觉得告示上讲的跟钱掌柜讲的相差无几,赵二郎道谢后就退出了人群,招呼着大娃二娃去跟赵大郎汇合了。
赵大郎这边也异常的顺利,一开始摆出来竹笋只有问没有买的,嫌太贵,八文钱一斤。毕竟是鲜物,又是春天的第一批竹笋,价格自然贵了些,过了这一阵就算再有钱也吃不到这样鲜嫩的竹笋了。
眼见人问了价就走,赵大郎都想,实在不行让老二背点去巷子里,他们两头卖也成。没想到过了一会就被大户人家的采买给包了,那采买叫给背到小门去,赵大郎送完菜回来,见二弟跟俩儿子一脸傻笑的站在摊前等他。
赵大郎把背篓拿下来,然后扑了扑身上的灰土,赵二郎见他背上也有土印子,就上前给他拍。
“买完东西了?”赵大郎立在那里让他拍,问道。
“卖完了。”赵二郎压抑不住的嘴角上扬,他一边使劲儿拍,一边跟赵大郎分享今天的所见:“大哥,下官令了。”
赵大郎一听,眉头夹的死紧,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似的,他有一瞬间都不想听,怕官令要马上交钱。
赵大郎舔舔因为干燥起了皮的嘴唇,声音有些沙哑:“去打听过了吗?”
“打听过了,”背上的土印子有些潮湿,不好拍干净,想到发布的官令,赵二郎拍打的更起劲儿了,赵大郎甚至被拍的“吭——”了一声。
他没注意手下的力气,傻笑着说:“告示上说是能开垦荒地当自己的地了呢。”
“此话当真?”
赵大郎也不管是不是在给他拍土了,一下子攥着弟弟的手腕道:“当真是这么说的?”饶是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赵大郎此时也不禁双眼发亮!
“那还有假?爹,二叔问了好几遍呢,是真的!”二娃跟着插嘴道,连他都知道开垦荒地为己有是天大的好事,更别说爹了。
赵大郎眉眼舒展,感觉身上一派轻松,他现在年轻,有使不完的力气,不怕开荒。
菜也卖完了,兄弟两个都想着快些回去告诉家里这个好消息,就收拾了东西赶紧回家了。
————————手动分割线——————————————————————
喜宝在家里一整天就看着蓝娘跟孟氏纳鞋底,做衣服,给她缝书包。
只是书包上的绣花还没绣好,光是缝好了外形,喜宝就迫不及待的背上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屋里走来走去,小脸神气活现的问:“好不好看?娘,好不好看啊?”。
小模样把兰娘孟氏逗得直笑。现在除了喜宝的书包,别的都做好了,昨日一晚上加上今天一天,总算是赶了出来。孟氏跟兰娘累的腰酸背痛,但看着小闺女(小姑子)这么开心的样子,她们心里也觉得高兴,值!
赵三郎今天去回绝了里正那边的乡学名额,说要跟着李伯学医。
里正很是惋惜惆怅,他是真的觉得保不齐赵三郎就能考个秀才出来。里正不知道赵三郎跟着李伯还能读书,以为只是去学医术的。
他只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学手艺比考秀才要务实得多,有的是学到七老八十还没考上的。里正叹了口气,用力拍了拍赵三郎肩膀:“好好学,学出来也是一份好体面。”赵三郎用力点头,里正就让他回去了。
等晚上回了家,家里人都在赵青山屋里聚齐了,赵二郎把政令的事情一说,全家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气洋洋。这些天好事儿全都聚一起了,兰娘决定今晚就给菩萨上炷香。
“现在政令还只是在县里张贴,很快就下发乡里了,”赵二郎道,“爹,咱们得多做准备,选块好地。。”
赵青山点头道:“明天喜宝跟老三拜完师后,都去开荒,一人一亩,谁开了就是谁的。”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商量着明天拜师的事情,“东西都准备好了,”兰娘数着:“两身袍子,一双布鞋,两双鞋垫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农家喜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农家喜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