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也承载了多少希望啊。”
王潜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眼神复杂。
他想起了当年力排众议,亲自担任运河总督时的压力;想起了工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那些因疫病、事故死去的民夫……
此时的他,心境已然发生了变化。
回顾往事,他怀念的不再是那些丰功伟绩,而是埋葬在那些功绩下面的那些东西。
“若无此河,江南的粮食如何能快速运抵洛阳、河北?北方的物资如何能便捷地输往南方?师父之功,泽被万代。”刘宏也一脸感慨道。
“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吧。”
王潜却是摇了摇头,“为师只知道,要想让这个庞大的帝国稳定运转,物流通畅是关键,以扩张化解内部危机,不仅是开疆拓土,更是要让国内的资源流动起来,让百姓有活路。”
刘宏闻言,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帝国之所以能够扩张到如今这幅局面,关键便是在于“流通”二字。
虽说如今海运盛行,但这条大运河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且意义巨大。
队伍沿着运河西岸的驰道继续前行。
沿途经过一些新兴的工坊城镇,高大的厂房鳞次栉比,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昭示着蓬勃的生命力。
纺织厂、机械厂、水泥厂、玻璃厂……
这些都是他一手催生的产业,如今也已成为了帝国经济的支柱。
无数工人进进出出,厂房周围店铺林立,商贾车队川流不息。
“当年的那些工人们,如今大多也都不在了吧?”
王潜看向那些工坊,感慨道:“当年工会初成,无数豪族从中作梗,如果没有那些工人们的相助,我大汉的工业,难有今日之成就啊!”
“是啊。”
刘宏也笑着说道:“此也全靠师父给了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嘛,如果没有师父,那些工人也难有后来。”
“你呀,还是改不了这吹捧的毛病!”
听到刘宏的一番恭维,王潜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汉能有今天,靠着不止是他王潜,还是无数人流血流汗,共同努力的结果。
只不过,他们的血汗,很少有人看到而已。
队伍继续向前,途中路过一处州郡学院的分院,正赶上学子们课间休息的时候。
听到外面传来的喧嚣声,王潜随即掀开车帘,朝着学院望去。
只见不少年轻的学子们,正在院中活动,其中竟有几个高鼻深目的身影,看样貌像是西域人,甚至还有两个皮肤黝黑的,像是来自南洋或天竺。
这些外族的学生们,此时正身着汉服,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正与其他的汉家学子们谈笑风生,争论着什么,神情专注而热烈。
王潜见状,当即叫停了车队,然后在儿孙的搀扶下,朝着学院内走去。
得知王师驾临,分院的院长和一众老师们,也快步跑了出来。
“王师,学生是大汉书院的第十五届学员,曾听过您的讲课!”
为首的院长,满是激动的向王潜自报了家门,今年五十多岁的他,此刻在王潜面前,却如同一个小孩子一般。
“哈哈,好啊,好!”
王潜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学院内的那些年轻学子:“这些异族学子,学得如何?日后如何安排?”
那院长连忙回道:“回王师,这些都是西域都护府、天竺都护府选送来的聪慧子弟,在学院里学习经史、算学、格物,成绩优异者,将来会回去担任官职,继续传播大汉的教化。”
“嗯,不错!”
王潜满意地点点头。
民族融合,文化同化,并非靠刀枪,更要靠教化与认同。
看到这些异族子弟主动学习汉家文化,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汉文化的包容性与先进性,终将像阳光一样,照亮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路走来,遇到的几处市集更是热闹非凡。
来自帝国各地,乃至海外诸国的商品琳琅满目。
西域的地毯、香料,天竺的宝石、佛经,安息的琉璃、骏马,倭州的金银,南洋的象牙、胡椒……
穿着各色服饰的商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讨价还价,或是用大汉商行发行的宝钞交易。
望着眼前的这一切,当真是如梦如幻。
如今的大汉,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队伍渐行渐远,离洛阳越来越远,离河间越来越近。
路边的景象,也从繁华的都市、繁忙的工坊,逐渐过渡到广袤的田野、宁静的村庄。
王潜的思绪,也如同这一路的风景,不断切换。
从初到这方世界的惶恐,到被迫收刘宏为徒的无奈;
从第一次给刘宏上课时的侃侃而谈,再到官场斗争中步步为营;从推广新技术时的艰难,到提出“四民平等”时的惊涛骇浪;从平定边疆的铁血,到开拓万里的豪情……
王潜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当年为了推行学说,而悍然献身的司徒胡广;有着同样理想,却又不同路的陈藩;因为利益纠葛而成为了亲密战友的袁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