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安知小锅锅

首页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流氓太子 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 1627崛起南海 穿越到古代,我成了穷酸秀才 人在汉末:从简化技能开始无敌 废物皇子:到了封地就不苟了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 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安知小锅锅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全文阅读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txt下载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09章 春风化雨,知识传递

上一章书 页下一页阅读记录

第409章 春风化雨,知识传递

郭凌峰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我提议,在边疆地区建立学校,普及教育!”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意外。商人则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什么。

“我知道,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郭凌峰环视四周,目光灼灼,“只有提高了民族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让合作更加稳固,才能让所有人共享繁荣。”

一位部落首领站起身,迟疑地问道:“可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的教材,怎么建学校呢?”

“这些问题,我来解决!”郭凌峰自信满满,“我会从王城选派优秀的教师,也会组织人手编写适合各民族的教材,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部落首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意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这时,一位富商站起身,满脸堆笑地说道:“郭大人高瞻远瞩,我深感佩服!为了支持教育事业,我愿意捐赠一批物资,并希望以我的名字命名第一所学校!”

其他商人见状,也纷纷效仿,表示愿意捐款捐物,换取学校的命名权。

郭凌峰眉头微蹙,他看出了商人们的小心思。他们慷慨解囊,并非出于对教育的热忱,而是想借机提升自己的声望,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郭凌峰语气坚决地拒绝,“但是,学校是公益性质的,不能以任何个人或团体命名。我相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

商人们碰了一鼻子灰,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郭凌峰环视四周,目光坚定:“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建成一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让知识的种子,在边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会议结束后,郭凌峰立刻开始着手筹备学校的建设工作。他派人前往各地招募教师,并亲自参与教材的编写。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王城,一封来自边疆的信件,送到了文化交流使者的案头……

王城的文化交流使者名叫林寒,他常年奔波于各地,致力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收到郭凌峰的来信后,他深受感动,立刻行动起来。他召集了一批怀揣教育热忱的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知识的火种队伍,准备前往边疆。

出发前,林寒对志愿者们说:“此去边疆,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但我们肩负着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重任,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困难,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志愿者们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将不负使命。

几个月后,这支队伍风尘仆仆地抵达了边疆。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书籍和文具,更是希望和未来。得知学校即将建立的消息,边疆的民众们欢欣鼓舞。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王城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

学校建成后,孩子们对知识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望。他们穿着各民族的服饰,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在同一个课堂里认真听讲。文化交流使者们不仅教授他们语言、文化和科学知识,还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尊重彼此的文化。

一位年迈的部落族长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样子,老泪纵横。他拉着林寒的手,激动地说道:“我们部落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一直过着封闭落后的生活。是你们,带来了知识的光芒,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了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学校,民族之间的隔阂也在教育的氛围中逐渐消除。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学习语言,分享彼此的文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一天,郭凌峰巡视学校时,看到一群孩子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他走近一听,原来孩子们正在讨论一个数学问题。郭凌峰饶有兴致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决定亲自参与到教学中,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郭凌峰弯下腰,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一步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思路。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积极地思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郭凌峰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还不时穿插一些他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知识就是力量,它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郭凌峰的话语铿锵有力,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他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用知识建设家乡,报效国家。

然而,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书籍、文具、桌椅板凳等都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也捉襟见肘。许多孩子因为没有课本,只能共用一本,学习效率低下。看到这种情况,郭凌峰心中十分焦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