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高大的雕花窗棂,洒在紫檀木书案上。
一位身着明黄太子常服、身姿挺拔、眉目清朗,气质沉静中透着早慧的少年——皇太子赵昀,正端坐案前,执笔批阅着奏章。
他的动作尚显稚嫩,但神情专注,眉宇间已隐隐有乃父之风。
一旁,须发已见霜白,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如昔的林如海,正捻须凝神,仔细审阅着太子刚批阅完的一份奏本。
“太子殿下,”
林如海指着奏本上一处,“关于淮北水患后安置流民、以工代赈的条陈,您批示‘着户部核实灾情轻重,速拨钱粮,工部协同,以疏浚河道、修葺堤防为首务,使民有所食,居有所安’,甚妥。”
“然,此处需加一句,‘严查经办胥吏中饱私囊,一经查实,立斩不赦’,以儆效尤。”
赵昀认真聆听,提笔添上:“首辅所言极是,孙儿受教。”
他语气恭敬,对这位既是外祖父又是老师的首辅充满孺慕与敬重。
殿内气氛肃穆而和谐。
十年间,林如海已官至首辅大学士,位极人臣,更是太子太师,肩负着教导储君、辅佐朝政的重任。
贾琮此番携众妃嫔南巡,名为视察新政成果、体察民情,实则也是对太子和林如海的一次重大考验——将整个帝国中枢,放心地交托于这一老一少手中。
“陛下南巡,意在观新政于地方,察民情于细微。”
林如海放下奏本,望向窗外,
“殿下监国,老臣辅政,责任重于泰山。当以陛下‘勤政、爱民、务实、肃贪’八字为圭臬,不可懈怠分毫。”
赵昀起身,对着林如海深深一揖:“昀谨记外公教诲,必不负父皇重托,不负外公期望。”
少年太子的眼神,坚定而明亮。
......
扬州,瘦西湖。
暮春的瘦西湖,杨柳堆烟,繁花似锦。
皇家画舫“揽月”号静静地停泊在五亭桥畔。
比起庞大的龙舟,画舫更为精致雅逸。
傍晚时分,夕阳熔金,将湖水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
画舫顶层铺设了柔软的波斯地毯,设下精致的家宴。
没有繁复的宫廷礼仪,只有家人般的温馨氛围。
各色精致的淮扬菜肴香气四溢。
贾琮与黛玉并肩坐在主位。
黛玉身边依偎着小女儿赵昭,宝钗则照顾着稍显文静的赵宁。
甄沐瑶、邬思瑶、元春、迎春、宝琴、秦可卿等人围坐,笑语晏晏。
怀孕的探春和邢岫烟被特意安排在舒适的软榻上,由宫女细心照料。
惜春则安静地坐在一角,膝上放着画板,不时用炭笔勾勒着眼前的美景和人物。
酒是温和的江南花雕,菜是地道的淮扬风味。
丝竹之声换成了清雅的古琴,由一位随行的宫廷乐师演奏。
“陛下,娘娘,尝尝这道清炖蟹粉狮子头,火候极好。”
宝钗微笑着为贾琮和黛玉布菜。
“果然鲜美!”
贾琮尝了一口,赞道,“比御膳房做的更添几分烟火气。”
他看向黛玉,“玉儿觉得如何?”
黛玉含笑点头:“汤清味醇,肉质细嫩,不负盛名。”
她目光温柔地看向探春和邢岫烟,“两位妹妹多用些,这汤最是滋补。”
探春爽快应下,邢岫烟则温婉道谢。
邬思瑶尝了一口松鼠鳜鱼,眼睛一亮:“这刀工和火候,将糖醋汁的酸甜酥脆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头得让御厨来学学。”
甄沐瑶则看着湖光山色,感慨道:“十年后再回扬州,市井更繁华,水道更通畅,商税新政推行后,秩序井然,再无昔日盐枭横行、胥吏盘剥之乱象。陛下励精图治,功在千秋。”
贾琮举杯,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此非朕一人之功。若无各位……何来今日之景?”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黛玉脸上,深情而郑重,
“此杯,敬诸位,敬这十年风雨同舟,敬这来之不易的盛世清平!”
“敬陛下!敬皇后娘娘!敬盛世清平!”
众人齐齐举杯,眼中闪烁着感动与自豪的光芒。
连赵宁和赵昭也似懂非懂地举起了装着甜汤的小碗。
月光悄然升起,清辉洒落湖面,与画舫的灯火交相辉映。
琴声悠扬,晚风带着花香和水汽拂过。
惜春的画板上,已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波光粼粼的湖面,华美的画舫,舫上围坐谈笑的身影,远处朦胧的亭台楼阁。
画面中央,是并肩而坐的帝后,以及环绕膝下的女儿们。
温馨、圆满,跃然纸上。
宴席渐散,孩子们被嬷嬷们带去安歇。妃嫔们也各自回舱休息。
黛玉体贴地安排宫女小心护送探春和邢岫烟。
顶层甲板上,最终只剩下贾琮与黛玉。
他轻轻揽住她的肩,黛玉顺势依偎在他怀中。
两人凭栏远眺。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静谧的扬州城上。
城中万家灯火,如同繁星落地,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盛世画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贾琮崛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红楼:贾琮崛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贾琮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