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理点醒之后,坎特伯雷便调整了应对各方势力的策略。他不再纠结于 “是否接受拉拢”,而是将重心放在了 “如何在虚与委蛇中看清人心”—— 每日里,他既要接待大皇子派来的使者,听对方阐述 “共扶社稷” 的愿景;也要应付三公主送来的 “合作方案”,看她如何规划 “平衡各方势力” 的蓝图;偶尔还要抽空见一见五皇子的人,听对方抱怨二皇子的专断,试探着抛出 “结盟抗二” 的橄榄枝。
表面上,他对每一方都和颜悦色,既不明确答应,也不直接拒绝,始终保持着 “观望” 的姿态;暗地里,他却在悄悄观察着每一位皇子皇女的品性与能力 —— 他会特意询问使者关于主子处理政务的细节,会留意他们在利益冲突前的选择,甚至会故意透露一些 “假消息”,看对方是急于利用,还是谨慎求证。
他心中有一条清晰的底线:绝不能助纣为虐,成为残暴君主的帮凶。这份坚持,并非一时兴起 —— 当年家族因东线战事与他闹翻,正是因为老族长受二皇子唆使,要他在战场上 “故意示弱”,以牺牲士兵性命为代价,换取二皇子在朝堂上的 “政治筹码”。那时他便选择了拒绝,哪怕与家族决裂,也要守住军人的底线。如今面对皇位之争,他的态度只会更加坚定:要选,就选一个真正能为帝国百姓着想、有能力稳住大局的君主,而非只懂争权夺利的野心家。
几番试探下来,二皇子成了第一个被他彻底排除的人选。此前的刺杀已是铁证,如今即便送来雷霆匕首示好,其使者在接触中也难掩傲慢与算计 —— 谈及 “合作”,张口闭口都是 “将来登基后封官加爵”,却从未提过如何改善民生、如何稳固边防;聊到二皇子的日常,更是无意间透露出他 “因小事鞭笞下人”“为夺宝物构陷朝臣” 的旧事。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让坎特伯雷更加确信:二皇子心胸狭隘、手段狠辣,若真让他登基,不仅自己和家族难有好下场,整个帝国恐怕都会陷入动荡。
相比之下,大皇子的表现确实更让人安心 —— 他的使者谈及政务时,会详细说起大皇子在地方推行的 “减税养民” 政策;提到利益分配时,也会主动询问 “威廉卡文迪许家族的需求”,而非一味强调 “主子的恩赐”。可即便如此,坎特伯雷仍未放松警惕 —— 他特意派了心腹去大皇子曾管辖过的封地暗访,想看看那些 “善政” 是真的惠及百姓,还是只是用来拉拢人心的表面功夫。
查理则成了他的 “得力助手”,每次接待使者后,父子俩都会凑在一起分析:“三公主的使者今天提到‘要联合南方术士家族’,这说明她有整合势力的眼光,但她没说如何平衡家族间的利益,怕是对复杂的派系斗争认识不足。”“五皇子总说‘要清剿二皇子党羽’,却不提后续如何安抚人心,格局还是小了些。”
日子就在这样的 “观察与试探” 中一天天过去,坎特伯雷对每一位皇子皇女的认知都在不断加深。他知道,这场 “人品考察” 不会很快有结果,但他并不着急 —— 家族的未来、帝国的走向,都系于这次选择,多花些时间看清人心,总比将来追悔莫及要好。
就在坎特伯雷对几位皇子的考察陷入 “各有优劣” 的僵局时,一份来自大公主的礼物,意外地打破了这种平衡。相较于其他皇子皇女早早递来的橄榄枝,大公主的示好来得最晚 —— 直到坎特伯雷与各方周旋了近半月,她的使者才带着礼盒登门,显得格外从容。
可这份 “晚来的示好”,却比之前所有的拉拢都更让坎特伯雷在意。礼盒里的宝物并不起眼,只是一尊用暖玉雕刻的 “耕读图” 摆件,算不上珍稀;真正让坎特伯雷驻足的,是随礼盒一同送来的那封手书。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 “封官加爵” 的承诺,开篇便直入主题,聊的竟是帝国北境的 “粮荒问题”。
大公主在信中写道:“北境去年遭雪灾,粮田被毁大半,今春百姓无粮可种,恐生民变。听闻坎特伯雷侯爵在东线作战时,曾用‘军粮借种’之法助当地百姓渡过难关,不知此法能否改良后用于北境?” 紧接着,她又提及了 “术士与普通百姓的矛盾”“沿海码头关税过重导致商船减少” 等几个看似与 “夺嫡” 无关,却切实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字里行间满是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更让坎特伯雷意外的是,信的末尾,大公主坦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 她与大皇子是一母同胞的双生兄妹,此次前来,既是替大皇子传递 “愿真诚合作” 的信号,也是想以自己的方式,让坎特伯雷看清大皇子阵营的 “不同”。“兄长常说,治国先治民,若连百姓的温饱都顾不上,谈何稳固江山?” 这句话,恰好戳中了坎特伯雷心中的软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魔法没前途,还得靠修仙请大家收藏:(m.20xs.org)魔法没前途,还得靠修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