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剑他们导弹旅而言,这次的主要任务目标虽然是检验红旗-19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
但是,这对于他们东风-21D导弹旅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检验呢?
在发射过程中,导弹本身的射程、速度、精度是“硬实力基础”,但人的决策、操作、协同直接决定这套硬实力能否“精准落地”,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能弥补导弹性能的短板!
当然,也很有可能因为操作失误而浪费性能优势!
所以在这一次“任务”中,陈剑非但丝毫没有任何放水的想法,更准备通过阵位选择、目标识别与任务规划,突破红旗-19反导系统的拦截,并精准命中目标!
阵位选择绝非“找个空地发射”,而是结合导弹类型、目标特性、战场环境的精准决策,直接决定导弹能否顺利飞抵目标区!
在旅长陈剑的命令下达后,十二辆8×8重型TEL发射车碾碎戈壁薄霜,柴油引擎的咆哮惊飞岩缝中的沙狐。
第一发射单元在盘山公路急停,液压支腿“嗤”地插入岩缝,导弹舱盖弹开的瞬间,北斗天线已锁定2000公里外的靶标。
第二发射单元则伪装成货运车队穿过峡谷,突然甩开篷布,起竖架在15秒内将22吨重的东风-21D推至45度仰角,弹体上“首战用我”的标语在晨光中刺眼。
第三发射单元故意绕行盐碱地,轮胎卷起的灰白烟尘中,导弹定位系统正与“遥感-7”卫星实时校准!
同一时间,东风-26导弹旅也开始行动。
两辆16轮超级重型TEL发射车碾过干涸河床,每枚导弹的碳-碳弹头罩在热成像仪下泛着幽蓝。
在经过快速战术机动后,导弹分队突然急刹,液压系统在狂风中稳住40米长的庞然大物。
技术兵用激光测距仪快速扫描地平线:“电磁环境洁净,无雷达波束扫描!”
诱饵组则在10公里外同步展开充气假目标,红外特征模拟器将热信号伪装成民用油罐车。
导弹阵地不仅要选择最佳的发射阵位,更需要做好隐蔽工作,“既覆盖目标又隐蔽安全”的才是最好的阵位!
并且这个隐蔽安全不仅包括不被敌人袭击,更包括避开敌方侦察卫星的过顶时间、远离敌方特种部队渗透区域等等!
哪怕导弹的飞行路线提前暴露,都有可能导致导弹被拦截!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东风-21D与东风-26导弹旅全部选择好发射阵位!
“5、4、3……”
东风-21D导弹旅旅长陈剑的倒计时与上千公里外另一支导弹旅的指令重叠。
下一秒,五枚导弹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同时爆发出太阳般的烈焰!
东风-21D的尾焰在海拔8000米拉出三道蛇形烟轨,弹头与助推器分离时炸开音爆云!
东风-26则以近乎垂直的弹道刺穿平流层,第二级火箭点火时的亮斑如同超新星爆发,气浪掀翻百米外的观测设备箱!
此刻所有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已开机,电磁脉冲在弹体周围形成蓝色辉光!
……………………
“那边导弹已经发射了……”
观察塔上面,彭林和徐永安元帅小声的交谈说道。
“那接下来就看来红旗-19反导系统的表现了!”
徐永安元帅面带笑容,小声回应道。
两人说话的声音非常小,以避免发射信息的“泄密”!
而在观察塔下方,红旗-19预警雷达阵列在戈壁的凛冽寒风中巍然矗立,六边形相控阵面板如同巨龙的鳞甲般泛着冷冽金属光泽!
雷达基座液压系统突然发出低沉嗡鸣,32吨重的阵列以0.2秒每度的速度开始水平旋转,面板上3000个TR组件同时激发出毫米波脉冲。
【滴……】
战术屏幕上突然炸开五道猩红轨迹,电子合成的警报声撕裂指挥车内的寂静。
雷达操作员瞳孔骤缩,目光紧紧盯在三维态势图上!
在预警雷达显示屏幕上,代表东风-21D的3个光点正以10马赫速度撕裂电离层,另外2枚东风-26则呈现诡异的跳跃式弹道,18马赫的末端速度在屏幕上拉出扭曲的残影。
【主动干扰源识别!】
【弹道解算完成!】
【拦截窗口37秒!】
三组数据几乎同时在主控台迸发。
红旗-19反导拦截系统的610A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可达到4000公里,提前进行探测和导弹解算等工作!
相控阵雷达的波束突然从乳白色转为刺目的猩红,128个的子阵面急速调整角度。
雷达罩内部传来高频啸叫,那是计算机在秒级单位内完成的大量弹道模拟,将来袭导弹的电磁特征与数据库里137种变轨模式疯狂比对。
【叮!】
预警雷达屏幕上突然锁定某个坐标,放大画面显示东风-26弹头周围有4个呈十字排列的幽灵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78,为国铸剑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78,为国铸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