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苏明远笑着拱手,“咱们汇通,只做正经生意,存银、汇兑、保管贵重物品,童叟无欺。”
开业头三天,分号的门槛差点被踏破。苏州的丝绸商存了五千两,杭州的茶商汇了三万两去京城,连江宁知府衙门的师爷,都把家里的首饰存在了库房。王福林拿着账册,笑得合不拢嘴:“苏掌柜,照这势头,不出半年,咱们就能超过平遥总号!”
苏明远却没松气。他注意到,每天下午,总有个穿青布长衫的男人在门口徘徊,眼神盯着账房的方向。第五天傍晚,那男人终于走进来,说要存一千两银子,却故意把银票折得皱巴巴的,递过来时还掉在地上。苏明远弯腰去捡,瞥见男人袖口露出半块玉佩——那玉佩的样式,和前几日在酒楼里见过的“裕和记”掌柜刘万山的一模一样。
裕和记是江南的老牌钱庄,开了四十年,据说和江宁知府是拜把子兄弟。苏明远想起出发前父亲的叮嘱:“江南商帮水深,别轻易得罪人,但也别让人欺负了去。”
果然,第七天就出了事。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冲进分号,拍着柜台大喊:“你们汇通是骗子!我存的五百两银子,怎么变成三百两了?” 周围的客户立刻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
苏明远上前,接过汉子手里的存单,看了一眼——日期是三天前,金额五百两,签字画押都没问题。“这位兄弟,您别急。” 他让账房取出当天的流水账,“您看,这是三天前的记录,您存了五百两,当时王福林伙计接待的,还有张记布庄的李掌柜在场作证。”
汉子脸色一变,支支吾吾道:“我……我记不清了。” 正要往外走,却被几个客户拦住:“你是不是故意来捣乱的?汇通的规矩我们都知道,不可能少你的银子!”
汉子慌了,扭头就跑。苏明远看着他的背影,对王福林道:“去查查,这汉子是不是裕和记的人。” 傍晚时,王福林回来,脸色凝重:“是裕和记的杂役,刘万山给了他五十两,让他来闹场子。”
苏明远捏着茶杯,指节泛白。他没立刻去找刘万山,反而让人贴出告示:“凡在汇通存银满一千两,汇兑手续费减半;保管贵重物品,免押金,只收少许管理费。” 告示一贴,来分号的客户更多了,连裕和记的老客户,都偷偷把银子转了过来。
刘万山气得在家里摔了茶碗。他让人去江宁知府衙门告状,说汇通“恶意竞争,扰乱市场”。可知府听了,却皱着眉道:“汇通刚帮巡抚衙门转运了两万两税银,口碑好得很,你别去找麻烦。”
苏明远得知后,松了口气。他给父亲写了封信,把江南的事一一说明。十几天后,收到父亲的回信,只有几句话:“守好本分,诚信待人,便是最好的护身符。江南商帮多,可拉一把,别树敌。” 苏明远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父亲的话,像颗定心丸。
三、平遥秋凉:老号新规固根基
李老三在平遥的日子,过得比苏明远还忙。他带着两个账房先生,骑着马跑遍了山西的老分号——大同、忻州、运城、临汾,每到一处,先查账,再看安保,最后问伙计的服务。
大同分号的问题最棘手。老账房张老头跟了苏半城二十年,仗着资历老,把客户的一百两存款挪去给儿子做生意。李老三查出来时,张老头跪在地上哭:“李掌柜,我知道错了,求您别告诉东家,我这就把银子还回来!”
李老三扶起他,叹了口气:“张叔,您跟着东家这么多年,该知道汇通的规矩。银子必须还,人也得辞,但东家念旧情,会给您一笔养老钱。” 他让人把张老头的银子追回来,又重新招了个年轻账房,亲自教他记账:“每一笔收支,都要写清楚日期、金额、客户姓名,不能有半点含糊。”
忻州分号的安保更让人揪心。晚上只有一个伙计值班,还经常睡着,库房的锁都生锈了。李老三让人换了新锁,又定了“轮岗制”:两个伙计一组,每一个时辰巡逻一次,巡逻时要在“时辰簿”上签字,早上总号派人检查。有次半夜,他特意去忻州分号抽查,见两个伙计正提着灯笼巡逻,脚步扎实,心里才松了口气。
运城分号的伙计,态度差得让客户投诉。有个老妇人来取五十两银子,伙计嫌她动作慢,不耐烦地说:“你快点,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老妇人气得哭了,再也不来存银。李老三知道后,把伙计们叫到一起,沉声道:“咱们是开钱庄的,客户是衣食父母。别说老妇人,就是要饭的来存一两银子,也得好好接待。” 他还定了规矩:“客户投诉一次,扣月钱;投诉三次,直接辞退。”
整顿到第三个月,各分号终于有了起色。大同分号的账册,比以前工整了十倍;忻州分号的库房,再也没人敢掉以轻心;运城分号的伙计,见了客户都笑脸相迎。有次苏半城去临汾分号巡查,假装成普通客户,说要汇五百两去江南。伙计笑着说:“大爷,咱们汇通去江南的汇兑,三日必到,您要是着急,还能加急,就是手续费多一点。” 苏半城点点头,心里满意——李老三做事,果然靠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民富商苏半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