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院中传薪火,戾气窥心藏暗谋
一、辰时传习院启院
辰时的长安太医院,晨雾如碎玉般洒在 “御医传习院” 的青瓦上,瓦缝间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泛着冷光,与檐角悬挂的青铜铃相互映照。传习院的朱门由终南山松木打造,木纹里透着淡淡的松针药香,门扉上刻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缠绕,纹路间嵌着极细的青铜引气丝 —— 这是灵枢按《墨道机关谱》特意添加的,能感应戾气靠近,一有黑气,丝端就会泛出幽绿。门楣悬挂的八枚青铜铃,铃身分别刻着 “医、道、融、贯、兼、爱、济、世” 八字,缀着的引气丝随风轻晃,发出 “叮叮” 脆响,与院内传来的 “大医精诚” 吟诵声相互呼应,声浪穿过传习院的朱门,引得太医院的宫人都驻足倾听。
院内的青铜书架顶天立地,架身刻着墨瑶祖师亲笔书写的 “草木有灵,医道无疆”,架上摆满了灵枢团队编纂的《医道融贯典》副本 —— 副本封面用墨家 “九蒸九晒” 的麻纸制成,贴着泛金的护典符,符面刻着 “非攻” 二字,能隔绝戾气。书架旁的石台上,放着尊三寸高的圣火盏,灯芯用终南山圣火余烬制成,泛着淡金,与典籍的护典符产生共鸣,符面微光透过书页,在地面投出个微型的 “融气阵” 虚影。
灵枢和素问站在院中央的木台上,身着融合三家元素的青色医袍 —— 灵枢的医袍,领口绣着墨家 “兼爱” 二字,用圣火余烬染就的金线绣成,遇热则亮,此刻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袍角缀着西域火绒草纹样,草叶边缘用青铜丝勾勒,走动时会轻轻颤动。素问的医袍则更显雅致,鬓角银链垂着的青铜小鼎,鼎身刻着西域火神祠的圣火纹,鼎耳缠着极细的道家阴阳丝,一靠近弟子们腰间的墨家令牌,鼎身就轻轻颤动,鼎内传出极细的 “嗡” 响,像是在与令牌共鸣。
台下站着八位新晋御医,皆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太医院世家子弟李默,身着月白医袍,腰间挂着家传的 “脉诊玉牌”,初时对墨家机关术颇有疑虑,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传习所出身的沈青,穿着粗布短衫,袖口还留着之前被戾气灼伤的疤痕,手里捧着的机关笔记本,封皮上有他亲手刻的 “改过” 二字;苏晓则穿着淡绿衣裙,鬓角别着支药草簪,笔记本上画满了改良器械的草图;还有西域选派的医者阿依莎,戴着尖顶帽,腰间挂着西域火神祠的青铜药壶,壶身刻着精美的火神纹,与她手中的《火神医典》封面纹路相同。八位弟子都捧着墨家机关笔记本,眼神满是敬畏与期待,望着木台上的灵枢和素问,等待着传习的开始。
“今日传习院启院,传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济世初心’,” 灵枢的声音透过木台旁的墨家扩音螺 —— 螺壳用青铜打造,刻着矩尺纹,能将声音放大且不失真,传遍整个传习院,“墨家医道讲究‘非攻兼爱’,视百姓性命为圭臬,哪怕是街边乞丐,也与皇室贵胄同等重要;道家医理注重‘阴阳调和’,求长效固本,讲究‘治未病’,不让小病拖成大病;西域医术善‘祛邪快准’,用放血、火疗解燃眉之急,三者各有侧重,却能融贯互通。”
他顿了顿,从药箱里取出台机关脉诊仪 —— 仪盘是青铜制的,边缘嵌着十二枚青铜针,针尾红绳缠成 “非攻结”,盘心刻着太极图,与道家阴阳理论相呼应。“这是墨家传下来的‘辨脉仪’,能测脉气流速,辨体质寒热,比传统脉诊更精准,” 灵枢将脉诊仪放在木台上,仪盘泛着青金,与台下弟子的墨家令牌产生共鸣,针尾红绳轻轻颤动,“李默,你出身御医世家,精通传统脉诊,今日便由你先试,用它给沈青诊脉,说说他的脉气特征。”
李默虽对机关术有疑虑,却也不敢怠慢,郑重走上前,按灵枢之前教导的 “三指定穴、仪盘校准” 之法操作 —— 他先将沈青的手腕放在仪盘旁的脉枕上,脉枕是墨家机关枕,内藏导气丝,能将脉气传导至仪盘;再用指尖轻按沈青的 “寸口穴”,同时转动仪盘上的青铜旋钮,校准灵敏度。片刻后,仪盘指针颤动三下,泛出淡金,针尾红绳的 “非攻结” 也稳定下来。
“沈师兄脉气平稳,一息三至,是常脉,” 李默的声音带着几分惊讶 —— 他没想到机关仪竟能如此精准,“只是指针尾端微颤,频率约为五息一次,应是之前被戾气所伤,虽已痊愈,却仍有极细的引气丝残留,需慢慢调理。”
灵枢点头,赞许地拍了拍李默的肩膀:“不错!不仅要辨脉型,更要知成因,这才是‘明医’。沈青曾被墨渊的戾气控制,虽经圣火净化,却仍有引气丝藏在经脉深处,需用‘黄芪火绒汤’每日一剂,调理三月,方能彻底清除,这便是道家所说的‘治未病’—— 防微杜渐,不让旧疾复发,更不让戾气有机会再次侵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