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两片新鲜的试毒叶与两个陶碗,一个碗中倒入普通的驱寒汤药,一个碗中倒入 “道墨融贯祛戾汤” 的药液,再将试毒叶分别放入两个碗中。不过片刻,普通汤药中的试毒叶便泛出淡绿,边缘微微卷曲,显露出被戾毒污染的迹象;而 “道墨融贯祛戾汤” 中的试毒叶,不仅没有被污染,反而从之前沾染的淡绿渐渐恢复成嫩绿,叶脉清晰可见,充满生机。
“诸位大人请看,” 灵枢指着两个碗中的试毒叶,语气带着几分痛心,“去年疫灾,若传统医道能解水晶棺戾毒,何至于有数千百姓丧生?医道之本,在于治病救人,而非固守门户之见!道墨融合医道,并非要取代传统医道,而是要补充其不足,让大宋医者既能治寻常病症,又能应对邪祟之灾,这难道不是大宋之幸、百姓之幸?”
太医院院正李御医从文官队列中走出,他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他对着宋徽宗躬身行礼,声音带着老臣的威严与恳切:“陛下,灵枢、素问所言极是!老臣研习医道五十载,从太医院医徒做到院正,深知传统医道之局限 —— 遇邪祟戾毒,多是‘以毒攻毒’,副作用极大;遇疑难杂症,多是‘试药诊治’,耗时耗力。道墨融合医道,以墨家机关补医器之缺,以道家阴阳补辨症之短,实乃医道之革新!老臣愿辞去太医院院正之职,入学府任教,辅佐灵枢、素问二位先生,为大宋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宋徽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走下龙椅,缓步走到楠木案前,先是拿起改良脉诊仪,仔细查看仪盘上的银针与矩尺纹,又拿起青铜香器,放在鼻尖轻嗅 —— 香器中残留的药香清新淡雅,与寻常熏香截然不同。最后,他翻看了灵枢递上的《道墨医典》初稿,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清晰的图谱,显露出编写者的用心。
“朕准奏!” 宋徽宗放下手中的医典,语气坚定,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即日起,设立‘大宋医道学府’,拨付黄金五百两、绸缎千匹,用于校舍改建与教材印刷;任命灵枢、素问为学府总领,李御医为副领,总掌学府事务;征用汴京城南闲置官宅为学府址,限三个月内完成改建,秋季正式招生!”
反对的官员们见皇帝已拍板,虽仍有不甘,却也只能躬身行礼:“臣等遵旨!”
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喜悦与欣慰 —— 推动大宋医学教育改革的第一步,终于成功了。可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微微发烫,符面泛着极淡的青金,像有什么东西在符内轻轻跳动。他下意识地望向殿外终南山的方向,朝阳下,那片原本清晰的天际线处,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幽绿一闪而过,快得像错觉,却又让他心中一紧 —— 终南山的余孽,似乎并未放弃,危机仍在暗中潜伏。
二、巳时学府筹建设
巳时的汴京城南,闲置官宅外已围起了丈高的木栏,木栏上悬挂着 “大宋医道学府改建中,闲人免进” 的木牌,牌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是灵枢亲手所书。数十名工匠身着粗布短打,手持青铜工具,在院内忙碌 —— 有的爬上屋顶拆卸破旧的瓦片,有的在地面挖掘地基,有的则在搬运青铜材料,工具碰撞声 “叮叮当当” 作响,与远处汴河传来的船笛声、近处的鸟鸣声交织,竟形成了一首充满生机的 “改建乐章”。
这座闲置官宅占地约十亩,是晚唐时墨家一位名医的居所,历经百年风雨,却仍保留着许多墨家机关的痕迹 —— 正门处的门槛由整块青铜铸造,表面刻着墨家 “兼爱” 二字的变形纹样;院内的青砖地面,每块砖上都有细微的矩尺纹,按墨家机关阵的方位铺设;古井旁立着一根丈高的青铜机关柱,柱身上刻着水位刻度与取水机关的操作方法;甚至连屋檐的雕花,都是用青铜片拼接而成的墨家 “矩尺与草药” 图案,虽有些锈蚀,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巧。
灵枢站在正厅前的空地上,手中拿着一张绘制详细的改建图纸,图纸是用墨家机关纸制作的,防水防蛀,上面用圣火灰烬墨标注着各个区域的功能与改建要求。他指着正厅,对身边的工匠头领说道:“张头领,此处改建为讲堂,需在屋顶加装墨家机关天窗 —— 天窗由十二块青铜板组成,每块板都能通过机关独立调节角度,根据日照强度改变开合大小,确保学子们上课时光线充足且不刺眼;地面需按道家八卦方位重新铺设青砖,砖缝中嵌入清心银丝,银丝一端连接厅外的圣火盏,另一端延伸至讲堂内的每个座位下方,能释放微弱的阳火之气,稳定学子心神,便于集中精力学习。”
张头领是汴京有名的工匠,擅长古建筑修缮与机关制作,他接过图纸仔细查看,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放心!这机关天窗的设计精妙,小人从未见过,定按图纸要求施工,保证误差不超过半寸;八卦青砖与清心银丝的铺设,也会请懂道家阵法的先生来指导,绝不会出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