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巾帼解女忧,残踪缠闺撼医魂
一、辰时闺阁诊经期:道墨合方缓痛经
辰时的汴京城南 “淑容堂”,晨雾如揉碎的云絮般漫过雕花窗棂,窗上刻着的缠枝莲纹被雾霭晕得朦胧,落在铺着青竹席的梳妆台上。台上的青瓷药碗泛着淡青,碗沿还沾着昨夜熬药的药渣痕迹;碗旁的艾草香薰燃着半截,青烟袅袅升起,与案上摆着的胭脂盒香气交织,酿成一股温和的 “闺阁药香”—— 这是灵枢与素问专为女性设立的 “女科医馆”,连梁柱都裹着淡粉绫罗,只为让女子就诊时少些局促,多些安心。
今日辰时,第一位踏进门的是绸缎庄王掌柜的夫人柳氏。她身着淡粉襦裙,裙摆绣着细碎的桃花,却因身子不适,步伐轻缓得近乎拖沓。落座在铺着软垫的梨花木椅上时,她下意识将手按在小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色是久病后的苍白,连鬓边的珠花也失了光彩。“素问大夫,” 她轻声开口,声音细弱得像风中飘絮,“这经期腹痛缠了我半月,起初只是隐隐作痛,昨日竟疼得滚到床上,经血还带着黑块,喝了三家医馆的汤药都不管用,连账房里的账本都没法帮夫君核对了。”
素问起身时,裙摆轻扫过地面的竹席,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她从博古架上取下一块墨家 “温经青铜垫”—— 垫子巴掌大小,按女性腰腹曲线打磨得圆润,边缘錾刻着极细的道家阴阳纹,指尖触上去能摸到内部嵌着的圣火草纤维,像极细的暖针藏在青铜里。“柳夫人莫慌,” 素问将垫子递到她手中,指尖刻意在阴阳纹上停顿片刻,“这垫子是按墨家《女科器械录》里的‘温经方’造的,圣火草纤维遇体温会缓慢释放阳火之气,贴在小腹上,比暖炉更匀净。您先敷着,我请灵枢先生为您诊脉,看看是否伤及根本。”
灵枢此时正坐在案前,展开一卷墨家机关纸女科脉案。这纸是终南山韧皮混圣火草纤维制成的,质地柔韧,纸上用红墨标注着 “经期三症”—— 宫寒血凝、肝郁气滞、气血两虚,每种病症旁都配着极小的机关图,轻按图纹还能弹出对应的草药图谱。他抬眼时,目光温和得如晨雾,示意柳氏将手腕搭在脉枕上 —— 脉枕是软布裹着的蚕砂枕,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指尖轻搭其脉,片刻后眉头微蹙:“夫人脉沉而迟,如按在寒潭下的石子,是典型的宫寒血凝之兆。除了经期腹痛,想必行经后还会腰膝酸软,连弯腰捡针都觉得吃力?”
柳氏闻言,眼中瞬间涌满惊讶,连苍白的脸颊都泛起几分血色:“先生说得太对了!上次行经后,我蹲在镜前绣荷包,起身时膝盖酸得差点摔倒,绣针掉在地上都没力气捡。之前的大夫只说我是‘妇人通病’,从未说过是‘宫寒’,更没提过腰膝的毛病。”
“这是因宫寒日久伤及肾气,” 灵枢从药箱中取出一本烫金封面的《道墨女科秘典》,书页用墨家火纹染工艺,遇手温便会浮现出淡金的穴位图,图上用气海、关元、命门三穴连成红线,“道家讲‘女子以血为本,以肾为根’,肾气虚则血行滞,宫寒便如附骨之疽;墨家则有‘温经活血’的机关方,我们将两者融在一起,为您配了‘温肾暖宫方’—— 艾草三钱祛寒、当归二钱活血、肉桂一钱温肾,加水三碗慢熬成一碗,需用陶锅,忌铁器,行经前三日开始服用;再配合这‘温经青铜垫’,每日敷小腹一个时辰,敷时按揉气海穴,七日便能见轻。”
一旁的墨家传人墨薇,正捧着一台 “经期调理仪” 调试。这仪器是青铜制的,形似腰鼓,鼓身刻着女性经络图,图上的穴位用银粉勾勒,鼓侧装着三个青铜旋钮,分别对应 “轻、中、重” 三档脉冲。“灵枢先生,这调理仪按墨家‘脉冲机关’原理做的,” 墨薇转动旋钮,仪器发出细微的 “嗡嗡” 声,“能模拟医者的指腹推拿,按揉气海、关元二穴时,力度比人工更均匀,不会像老医婆那样按得生疼。柳夫人若每日用半个时辰,配合汤药,腹痛能好得更快。”
柳氏接过调理仪,指尖刚触到青铜鼓身,便传来一阵温温的震动,像极轻的指腹在按揉小腹,瞬间觉得之前紧绷的疼痛松了几分。她眼眶微红,声音带着哽咽:“多谢各位大夫!之前看医馆,总觉得自己是个‘麻烦’,没人像你们这般用心,还为我们女子做这么多好用的器械。我这就让丫鬟去买陶锅,按先生说的熬药。”
素问笑着递过一个绣着艾草纹样的锦囊,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丁香,还混着少许圣火草粉末:“这是‘暖宫香囊’,您挂在腰间,靠近小腹的位置,能随时护着身子,避免寒气从衣襟钻进去。对了,行经期间别碰冷水,连洗手都要用温水;冰酪、凉糕这些生冷的吃食也别碰,多喝生姜红枣茶,早上喝一碗,能暖一天的气血。”
柳氏刚要伸手去接香囊,突然脸色一白,身子猛地弯下,手死死按住小腹,额头上瞬间渗出冷汗:“疼…… 比刚才更疼了!像有寒针在扎!” 素问连忙扶住她,手指触到她腰间的香囊时,竟觉得一丝阴冷 —— 取下香囊一看,淡绿的绸缎上竟泛着极细的幽绿,像青苔偷偷爬过。她立刻取来试毒叶,轻轻贴在香囊上,“滋啦” 一声轻响,叶片瞬间焦黑,还冒着极细的青烟 —— 是残踪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