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烽烟起波澜,名将辈出谱新篇。
乐毅合纵破强齐,千载留名震河山!
咱们这一回书,说的是战国中期的一位名将。此人姓乐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氏。说起这乐家,那可不是普通人家,祖上是魏国名将乐羊,当年乐羊替魏文侯打下中山国,被封在灵寿,这乐家才算在这儿扎了根。后来中山复国,又让赵武灵王给灭了,乐毅就成了赵国人。
据史书记载,乐毅是个美男子,身高八尺挂零,脸蛋儿白净,跟抹了层玉似的,两道眉毛又黑又浓,眼睛亮得能照见人,往那儿一站,不怒自威,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物。他打小就爱读兵书,十岁就能在沙盘上排兵布阵,十五岁在邯郸校场跟老将军论兵法,把那些老将军说得哑口无言。赵武灵王一看这孩子了不得,当场就封他为上大夫,让他跟着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周赧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赵国出了桩塌天大事——沙丘之乱!这事儿得从赵武灵王说起。武灵王是个雄主,推行胡服骑射,把赵国打造成了强国,可他晚年犯了糊涂,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赵何,又心疼大儿子赵章,琢磨着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俩儿子各管一块。这主意一出来,朝堂立马乱了套!
公子成和李兑这俩权臣,趁机煽风点火,带着兵马把赵武灵王困在了沙丘宫里,断水断粮。可怜一代雄主,被困了三个多月,最后活活饿死在宫里!这消息传到邯郸,乐毅当时正在府里看兵书,听到这个消息,“啪”地把书扔在桌上,急得直跺脚:“主上啊!您怎么就这么糊涂!权臣当道,这赵国要完啊!”
乐毅心里清楚,公子成和李兑容不下他,留在邯郸迟早是个死。当天夜里,他背着兵书,揣着银子,连夜就出了城。
这一路,乐毅本想往魏国去,路过易水河畔,看见个老头在河边钓鱼。那老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鱼竿悬在水面上,半天不动一下。乐毅走得累了,上前作揖:“老丈,您这钓了半天,一条鱼没上钩,不如换个地方?”老头头也不抬,嘿嘿一笑:“小伙子,你懂什么!我钓的不是鱼,是龙!”
乐毅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话有门道!再仔细瞅那老头,鹤发童颜,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老头又开口了:“燕国新君姬职,也就是燕昭王,刚即位没几年,天天想着报仇雪恨。他在易水边上筑了座黄金台,堆着金银珠宝,就等天下贤士去投奔。你有本事,不去燕国,还去哪?”
乐毅明白,遇上高人了!赶紧“扑通”一声跪下:“老丈点拨之恩,晚辈记一辈子!”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书,递给他:“这是《太公六韬》,你拿去,保准能帮你成就大业。”乐毅刚要道谢,抬头一看,老头没影了,就见一阵清风刮过,易水水面连个涟漪都没有。
乐毅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到了蓟城。刚进城,就听老百姓都在说:“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招贤纳士呢!”乐毅也不耽搁,直接就往黄金台去。
这黄金台那叫一个气派!高九丈,宽三丈,台基用青石垒的,一层压一层,严丝合缝;台身用白玉镶的,太阳一晒,晃得人睁不开眼;台上摆着九鼎八簋,旁边挂着黄罗宝帐,帐前设着香案,供着牛、羊、豕三牲,十二面牙旗插得整整齐齐,上面绣着五国国号和“上将军”的旗号。台下八万燕军将士,顶盔掼甲,手持刀枪剑戟,站得跟钉子似的笔直!
燕昭王听说乐毅来了,亲自从台上跑下来,三步并作两步,一把拽住乐毅的手,眼泪都快下来了:“先生可算来了!寡人等您,等得头发都白了!”乐毅赶紧行礼:“大王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逃难的,哪担得起您这么待我?”
俩人进了黄罗宝帐,燕昭王让人摆上酒宴,亲自给乐毅斟酒。酒过三巡,燕昭王放下酒杯,叹口气:“先生,您知道寡人有多苦吗?当年齐国趁我国内乱,占了七十多座城,杀了先君,毁了宗庙!寡人即位以来,天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想报仇!可齐国太强了——南拒楚国,西打三晋,还跟秦国争着当‘霸主’,没人敢惹!恳请先生帮我,哪怕寡人粉身碎骨,也认了!”
乐毅赶紧扶起燕昭王:“大王别急!齐国虽强,可齐湣王暴虐,不仅齐国百姓恨他,就连各国诸侯也反对他。要伐齐,光靠燕国不行,得合纵秦、赵、魏、韩四国,五国一起上,才能把齐国打垮!”
燕昭王一听,拍着大腿叫好:“先生说得对!寡人现在就拜您为上将军,统领燕国全军!”乐毅还想推辞:“大王,我刚到燕国,没立寸功,将士们怕是不服。”燕昭王把手一摆:“谁敢不服?寡人说了算!”
第二天,拜将大典开始。乐毅身披紫袍,头戴金盔,腰系玉带,手持帅印,站在台上。燕昭王亲自给他戴帅盔、递令旗,大声道:“从今日起,乐毅为燕国上将军,军中大小事务,全听乐将军的,违抗者,先斩后奏!”台下将士齐声高呼:“愿听上将军号令!”乐毅接过令旗,朗声道:“诸位将士!齐国欺我燕国太甚,此去伐齐,是报仇雪恨,是救齐国民众!我乐毅立誓:不破齐,誓不还燕!”说完,令旗一挥:“传我将令!燕军在蓟城集结,四国军队在济水西岸汇合,三个月后,济水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