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烽烟起太行,廉颇横槊守边疆。
长平壁垒吞秦甲,鄗代旌旗斩燕狼。
负荆肝胆昭日月,临阵韬略震八方。
至今犹忆将军泪,半阙悲歌断寸肠!
咱们这一章说的这位英雄,乃是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四大名将”的赵国上卿——廉颇!这老将军一生,那叫一个波澜壮阔:少年时持枪破匈奴,青年时挥师定齐疆,中年时筑垒拒强秦,晚年时奔魏楚却心念故国。他身上既有武将的刚烈勇猛,又有君子的坦荡胸怀,“负荆请罪”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
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把个赵国打造成了北方强国。那时候的赵国边境,常年受匈奴、林胡骚扰,百姓苦不堪言,也正因如此,赵人个个尚武,家家藏兵。咱们的主角廉颇,就生在赵国代郡一个将门之家——他祖上本是中山国将领,中山被赵所灭后,祖父率部归降,父亲廉平是赵武灵王手下的“骑射校尉”,专管边境骑兵的训练。
廉颇天赋异禀,七岁能拉三石硬弓,五十步外射中靶心;十岁舞得动一口三十斤重的青铜大槊,那叫一个密不透风;十二岁通读《吴子兵法》。父亲见他是块将才,请来军中骑兵教头教他马术,不到半年,廉颇就能骑着无鞍马在草原上飞驰,还能在马背上开弓射箭,百发百中。
廉颇十五岁这年,匈奴左贤王率三千骑兵犯境,攻破了代郡外围的白羊城,杀了守将,还掳走了不少百姓。赵武灵王震怒,派廉平率五千骑兵迎敌。廉颇听说父亲要出征,就要跟着去,父亲起初不依,可架不住他软磨硬泡,最后只好给了他一匹小马、一把短矛,让他跟在队尾“见世面”。
谁料这一去,竟让廉颇一战成名!当时廉平率军在黄羊坡设伏,匈奴先锋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骑着一匹黑马,手持狼牙棒,冲在最前面,速度飞快,眼看就要冲出伏击圈。廉平正着急,忽听身后一声喊:“父亲莫急,孩儿去会他!”话音未落,廉颇已拍马冲出,那小马虽矮,却跑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匈奴先锋面前。
那匈奴将见冲来个半大孩子,哈哈大笑:“赵人没人了吗?派个娃娃来送死!”说着举棒就砸。廉颇身子一矮,躲过狼牙棒,趁势将短矛往前一送,正刺中匈奴将的马腹!那马吃痛跳起,把匈奴将掀翻在地,廉颇不等他起身,飞身下马,手起矛落,竟把那匈奴将的首级挑了起来!
这一下,赵军士气大振,廉平趁机下令冲锋,五千赵军如猛虎下山,把三千匈奴兵杀得落花流水,不仅夺回了百姓财物,还缴获了百多匹战马。回营后,廉平抱着廉颇大喜:“我儿竟有这般武艺胆量!”此事传到赵武灵王耳朵里,大王亲自召见廉颇,见他虽年少却眼神锐利,说话条理清晰,当即赐他“破虏校尉”的名号,还赏了他一把镔铁长矛——这把矛,后来跟着廉颇征战了四十多年,杀了不知多少敌将!
转眼十年过去,廉颇已从“破虏校尉”升为“左庶长”,手下管着三万兵马。这时候的战国,局势又变了:齐国灭了宋国,国力大增,齐湣王狂妄自大,竟想吞并三晋,引得诸侯不满。燕国上将军乐毅趁机联合秦、韩、魏、楚四国,要一起伐齐,还特意派人来赵国求援。
赵惠文王召集群臣议事,满朝文武有的说“齐国势大,不可招惹”,有的说“若助燕伐齐,恐引火烧身”,唯独廉颇出班奏道:“大王,臣以为,这齐国有三可伐:一者,灭宋不义,诸侯皆怨;二者,齐湣王骄奢,君臣不和;三者,我赵与齐接壤,若齐国强盛,日后必来犯我。今五国伐齐,正是削弱齐国的好机会,若错过此时,再想制齐,难矣!”
赵王听着有理,又问:“那派谁为将,带多少兵马?”廉颇拱手道:“臣愿往!只需五万兵马,必取齐国一城,为我赵国扬威!”赵王大喜,当即拜廉颇为上将军,赐黄金百斤、锦缎千匹,让他率军五万,直奔齐国阳晋城。
这阳晋城可不是普通城池——城高两丈,墙外有三道壕沟,易守难攻。廉颇兵至城下,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先派细作混入城中,打探消息。三日后,细作回报:“齐军守将杨进说赵军远来,粮草不足,已下令士兵每日饮酒作乐,只等赵军粮尽自退。”
廉颇一听,哈哈大笑:“这是想诱我攻城啊!他以为我会急功近利,可他忘了,我廉某人最擅长的,就是‘以静制动’!”当即传令:“全军就地扎营,深挖壕沟,广积粮草,每日只派百人在城下叫阵,不许真攻!”
半个月过去了。杨进在城里急得团团转,派探子去看,见赵军大营里炊烟袅袅,士兵要么练武,要么下棋,根本不像“粮草不足”的样子。杨进心里犯嘀咕,可又怕赵军有诈,不敢轻易出兵。直到第二十天夜里,杨进接到“线报”,说“赵军粮草已断,今夜要悄悄撤军”,他这才放下心来,当即点起三万齐军,要去“劫营”,想捡个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