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忠心卫北疆,
长城万里镇豺狼。
奸佞毒计终成恨,
忠魂千古永流芳。
话说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周平王东迁洛邑,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五百余载。春秋之时,齐桓公、晋文公等五霸迭起,争盟称霸;战国之际,秦、齐、楚、燕、赵、魏、韩七雄并立,刀兵不断。直到秦王嬴政亲政,用李斯、王翦之流,遣蒙骜、蒙武之辈,历时十年,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号始皇帝。这天下初定,北有匈奴犯边,南有百越未服,正是用人之际。这一章我要说的这位,便是大秦的擎天柱石,北御匈奴的铁血将军——蒙恬。
蒙恬出身将门世家,他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氏,早年看透齐国朝政混乱,毅然投奔秦国。那蒙骜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一生为秦征战三十余载,攻韩取城十余座,伐赵夺地三十余城,击魏拿下二十余城,官至上卿,堪称大秦“拓土先锋”。父亲蒙武更是青出于蓝,当年与王翦大将军联手灭楚,一战斩杀楚将项燕,再一战俘虏楚王负刍,将楚国这片南方大国彻底纳入秦国版图。
蒙恬自小在军营里长大,祖父蒙骜常把他抱在膝头,讲当年攻韩伐赵时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冲锋陷阵;父亲蒙武则亲自教他骑马射箭,三岁识弓,五岁能骑小马,十岁便能舞二十斤重的铁枪。有一回,营中将士比箭,蒙恬才十二岁,却非要下场比试。众将见他年纪小,都笑他“毛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蒙恬不恼,取过一张硬弓——那弓是成年将士用的,拉力足有三石,寻常少年根本拉不开。可蒙恬深吸一口气,双臂一较劲,竟将硬弓拉成满月,搭上箭矢,对准百步外的靶心,屏息凝神,只听“嗖”的一声,箭正中靶心红心。众将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连射两箭,箭箭中靶,且都在红心之内。蒙骜见状,抚着他的头道:“我蒙家后继有人啊!”
蒙恬不仅学武,还拜大儒伏生为师,通读《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把兵书战策背得滚瓜烂熟,更能举一反三,说出自己的见解。除了兵法,他还研习秦国律法典籍,年纪轻轻便懂“治兵先治吏,治军先治法”的道理。二十岁时,他在咸阳掌管司法文书,有一回,地方上报一桩盗粮案,牵连了数十个百姓,眼看就要定案。蒙恬仔细查阅卷宗,发现其中有个疑点:被盗的粮仓有三重门,门锁完好,却丢了上千石粮食,若真是百姓所为,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运走这么多粮食。
于是他主动请缨,亲自前往地方复核。到了当地,他不先审人,反倒去粮仓勘察,最后在粮仓后墙的隐蔽处,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洞口,洞口外有车轮碾压的痕迹。顺着痕迹追查,最终揪出了粮仓的守将——原来是守将监守自盗,偷了粮食卖钱,又嫁祸给百姓。真相大白后,百姓们纷纷跪地磕头,感谢蒙恬还他们清白。始皇帝嬴政听闻此事,赞他“有勇有谋,心细如发,可当大任”。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伐齐,嬴政点了蒙恬为副将,随主将王贲出征。那齐国仗着有山海之险,又与秦国隔得远,素来疏于防备,还以为秦军不会先打自己。蒙恬却看穿了齐国的心思,向王贲建议:“齐人以为我军会从西线进攻,必在西线布防,咱们不如绕到东线,从琅邪一带突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王贲采纳了他的建议,让大军西线佯攻,吸引齐军注意力,自己则与蒙恬率精锐骑兵,星夜兼程,绕到东线。
蒙恬亲率前锋,一路上避开齐军哨所,悄无声息地逼近临淄。到了临淄城外,他见城门紧闭,守军戒备森严,便心生一计——让士兵们在城外四处点火,装作大军围城的样子,自己则带着几百名死士,趁着夜色,从城墙的排水道潜入城中。潜入城中后,蒙恬带人直奔齐国王宫,一路上遇到巡逻的齐军,便用短刀解决,动作迅捷如豹。等他们冲到王宫门口,齐王建还在宫中饮酒作乐,根本不知道秦军已经进城。蒙恬一声令下,士兵们破门而入,齐王建吓得瘫在地上,只得束手就擒。
这一战,秦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临淄,齐国灭亡。班师回朝后,嬴政大喜,封蒙恬为内史——这内史可不是小官,掌管咸阳及周边地区的军政大权,相当于京畿之地的最高长官。此时的蒙恬,才不过二十五岁,却已是大秦朝堂上炙手可热的年轻将领,满朝文武都知道,这蒙家的虎子,将来必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奉命入海求仙,回来后献上一本图谶,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嬴政一看,这“胡”不就是北方的匈奴吗?顿时龙颜大怒,心想:我刚一统天下,匈奴就敢觊觎我大秦疆土,若不趁早打服他们,将来必成大患!于是当即下旨,拜蒙恬为大将军,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
蒙恬领命后,不敢怠慢,立刻赶回咸阳城外的军营,点齐兵马。您道这三十万秦军是何等威势?但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