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旌旆扫西荒,郅支骄横犯塞长。
矫诏驰兵三千里,斩酋扬威定八荒。
一疏豪言昭日月,千秋正气属陈汤。
莫道边功多争议,至今犹说汉家强。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个人,是西汉元帝年间,一位出身寒微、行事不羁,却凭着一身胆气、满腹智谋,在西域戈壁上写下千古传奇的将军——此人姓陈,名汤,字子公。
陈汤年少时家徒四壁,靠借贷度日,还曾因负债被人诟病,若在当今时代,怕是早已湮没在芸芸众生里。可时势造英雄,这人胸中有丘壑,眼底有乾坤,他在西域那片黄沙漫天的土地上,用一场奔袭三千里的远征,一颗郅支单于的首级,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后世每个汉人的心里。
西汉自高祖刘邦立国,经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到武帝刘彻时,国力鼎盛,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把昔日“控弦三十万”的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可到了元帝刘奭在位时,汉朝的国力已不如武帝那般强盛,朝堂之上,石显等宦官专权,匡衡等儒臣重文轻武,对外政策也就没有那么强硬了。
而此时的匈奴,也已不是当年那个统一的草原霸主。自宣帝年间,匈奴就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一心归附汉朝,还曾亲自到长安朝见,求娶汉朝公主,与汉朝结为“甥舅之好”;可北匈奴的郅支单于,却是个桀骜不驯的主儿。他觉得自己才该是匈奴的正统,便带着部众一路西迁,先是到了西域的坚昆,后来又投奔了康居国。
这康居国在西域算是个大国,国王见郅支带着不少部众来投,想着借匈奴的力量对抗周边的乌孙国,便对郅支礼遇有加,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可郅支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站稳脚跟后,就露出了凶残的本性。他先是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又下令部众大肆劫掠康居的百姓,把康居国搅得鸡犬不宁。接着,他又出兵攻打乌孙,连下乌孙数座城池,杀得乌孙人不敢西出放牧。
更让汉朝无法容忍的是,郅支还敢公然挑衅汉朝的权威。此前,汉朝曾派使者谷吉等人出使郅支,想劝他归附,结果郅支竟下令杀了谷吉,还把使者的尸体埋在城外。后来汉朝又多次派使者去索要谷吉的尸体,郅支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就出言羞辱,说“我匈奴与汉本是敌国,杀你几个使者算什么”。
消息传回长安,元帝和大臣们都气得不轻,有大臣说该出兵讨伐,可又怕西域路途遥远,粮草难继,万一打输了,反而丢了汉朝的脸面;也有大臣说该继续遣使交涉,可郅支连使者都敢杀,交涉又有何用?就这么吵来吵去,这事竟拖了好几年,郅支在西域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甚至在康居国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取名“郅支城”,还招募了周边不少小国的兵力,大有要在西域自立为王的架势。
就在这朝堂上下束手无策的时候,陈汤登场了。话说陈汤早年因为家贫,在故乡山阳郡(今山东金乡一带)名声并不好,后来他一路西行,想到长安谋个前程。可到了长安后,他还是因为没钱打点,迟迟得不到重用,只能靠给人写文书糊口。好在他文笔出众,又熟悉边疆事务,后来被一位名叫张勃的大臣看中,推荐他为“茂才”。
可就在陈汤即将得到官职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汉朝的礼法,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这叫“丁忧”。可陈汤盼这个机会盼了太久了,他觉得一旦回家守孝,三年后时过境迁,自己的仕途怕是又要泡汤,便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没有回家。这事后来被人揭发,朝廷认为陈汤“不孝”,不仅取消了他的“茂才”资格,还把推荐他的张勃也连累了,张勃因此被削去了封邑,没多久就郁郁而终。
陈汤这一下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不仅官没当成,还落了个“不孝”的骂名,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觉得中原朝堂束缚太多,不如去边疆闯一闯。恰逢此时,汉朝要派官员去西域,陈汤便主动请缨,朝廷见他熟悉边疆事务,又没人愿意去那偏远之地,便任命他为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辅佐西域都护甘延寿。
这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一带),负责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维护汉朝在西域的利益。甘延寿是将门之后,为人谨慎稳重,行军打仗有章法,但决断力不够;而陈汤呢,为人沉勇有谋,眼光毒辣,尤其擅长洞察局势,制定奇策。这两人一稳一勇,一慎一断,本是绝佳的搭档,可刚开始的时候,甘延寿对陈汤并不信任,觉得他早年有“不孝”的污点,行事又太过张扬,怕他惹出麻烦。
陈汤到了西域后,并没有因为甘延寿的不信任而消沉,反而四处巡查,了解西域各国的动向。他看到郅支单于在康居横行霸道,欺压邻国,又得知郅支正在建造郅支城,招募兵力,心里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必须趁郅支羽翼未丰,出兵讨伐,否则等他势力壮大,不仅西域各国要遭殃,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也会动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