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响起,石成的大军如潮水般冲向中军。慕容恪亲自率军抵挡,他手持长枪,身先士卒,一枪就挑死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赵军小校。燕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也都奋勇杀敌,双方激战半个时辰,打得难解难分。
就在这时,燕军的左右两队突然从两侧杀出,如两把尖刀,直插赵军腹地。赵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士兵们纷纷弃甲而逃。石成想下令整顿队伍,可没人听他的,他自己也被乱兵裹挟着往后退。
慕容恪见状,高声下令:“不许追杀逃兵!凡放下兵器者,皆免死!”
燕军士兵们听了,都停下了脚步。那些赵军逃兵见燕军不杀他们,纷纷放下兵器,跪在地上投降。
战后,慕容恪让人把被俘的赵军士兵带到营中,给他们端来了热汤和干粮。
不少赵军士兵主动加入了燕军,慕容恪的大军不仅未减,反而增兵数千。
此后,慕容恪率军一路南下,先后攻克蓟城(今北京西南)、范阳(今河北涿州)、河间(今河北献县)等地。每到一地,他都亲自走访百姓,废除后赵的苛政,减免赋税,还开仓放粮,安置流民。
消息传开,幽冀之地的百姓纷纷焚香相迎,不少人还主动给燕军带路,告诉他们赵军的布防。不到半年时间,慕容恪就占据了整个河北之地,为前燕奠定了南下中原的根基。
列位,慕容恪这南征之路,靠的是“民心”二字。他知道,百姓才是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话说慕容恪平定幽冀之地后,前燕的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可他心里清楚,这还不是终点——前燕要想在中原立足,必须击败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
这冉闵,咱们之前提过一嘴,本是汉人,骁勇善战,当年在石虎手下当兵时,就凭着一把双刃矛,杀得敌军闻风丧胆。后来他杀了石鉴,建立了冉魏,定都邺城,还颁布了“杀胡令”,虽说杀了不少无辜之人,却也让不少汉人把他当成了“救星”,纷纷投奔他。冉闵也确实有本事,前不久还率数千骑兵,击败了十万鲜卑大军,一时间“冉天王”的名声,传遍了北方。
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慕容儁在蓟城称帝,改元元玺,史称前燕景明帝。他任命慕容恪为太宰、大司马,率三万骑兵,进攻冉魏的都城邺城。冉闵听说燕军来了,亲率一万步兵,迎击燕军于廉台(今河北无极县东北)。
这廉台之地,地势复杂,不利于骑兵冲锋——冉闵这是故意选了个对自己有利的战场。他深知燕军骑兵的厉害,便把步兵列成方阵,士兵们手持长戟,刀刃朝外,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像一堵铁墙;他自己则骑着一匹名为“朱龙”的宝马,这马浑身赤红,日行千里,冉闵手持双刃矛,立于阵前,高声喊道:“鲜卑小儿,竟敢犯我中原!今日我冉闵在此,定要将尔等斩尽杀绝,为汉人报仇!”
燕军士兵听了,都有些动容——毕竟冉闵的“杀胡令”和之前的战绩,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慕容恪却面色平静,他勒住马,仔细观察冉魏军的阵型,心里暗叹:“冉闵虽残暴,却也深得士卒之心,这方阵排列整齐,士兵们个个面露死志,此战不可轻敌。”
他当即召来副将慕容垂和几个将领,说道:“冉魏军列成方阵,长戟朝外,我军骑兵正面冲锋,必定会吃亏。廉台东侧有一片开阔的平原,那里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我有一计,可将冉闵引至平原,再用连环马阵破他。”
将领们听了,都有些疑惑:“连环马阵?就是用铁索把马匹连起来?可这样一来,马匹的速度和灵活性不就差了吗?”
慕容恪笑着说:“我早有准备。第一,冉魏军都是步兵,没有骑兵,他们追不上我们,我们可以故意示弱,把他们引到平原;第二,我们用的铁索,都是加粗的熟铁索,刀砍不断,火烧不着;第三,每队连环马,都配有手持长枪的士兵,既能冲锋,又能防备步兵近身。只要冉闵进入平原,他的方阵就没用了。”
将领们听后,都连连点头:“太宰妙计!”
次日清晨,慕容恪亲率数千骑兵,前往冉魏阵前挑战。他让士兵们都换上破旧的铠甲,手里的长枪也故意歪歪扭扭,看起来一副不堪一击的样子。
冉闵见燕军人数不多,而且看起来很虚弱,顿时来了精神——他本来就想早点击败燕军,好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杀了慕容恪,拿下燕军大营!”
慕容恪见冉闵上钩,心里暗暗高兴,他勒住马,假装害怕,率军往后退。冉闵一心想歼灭燕军,没察觉是计,率军紧追不舍。他骑着朱龙马,冲在最前面,双刃矛一挥,就杀了两个燕军士兵,嘴里还喊着:“慕容恪,你敢跑?有种别跑,跟我决一死战!”
慕容恪一边退,一边观察地形,见冉魏军已经进入了东侧的平原,便突然勒住马,高声下令:“停止后退!摆连环马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