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卷地元末殇,钟离寒士起田桑。
铁蹄踏破中原雾,金戟挑残漠北霜。
功冠群卿心不傲,爵封王爵志弥刚。
一生尽付大明业,青史长留姓字香。
列位读者,这一章咱们要讲的,是大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故友,是平定四海的三军统帅,更是历代功臣中“功高不骄、位重不专”的典范。
元朝至正四年,黄河中下游爆发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溃堤。浊浪滔天,淹没了数千里农田;紧随其后的蝗灾,又将残存的庄稼啃食殆尽。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地处淮河之畔,本就多水患,这一年更是沦为人间炼狱——田埂上饿殍遍野,村落里炊烟断绝,百姓要么逃荒,要么在饥寒中等待死亡。
徐达,便出生在钟离城南一个普通农户家。他生于至正元年,比同乡朱元璋小四岁,两人少年时曾一同在村外的山坡上放牛,在淮河岸边摸鱼,是无话不谈的伙伴。徐达的性格与朱元璋截然不同:朱元璋年少时便果敢外向,徐达则沉稳内敛,可一旦认定的事,便有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劲头。
灾荒到来时,徐达的人生遭逢巨变。先是父亲在河堤抢险时被洪水卷走,接着母亲因感染瘟疫离世,不到半年,家中只剩下他一人。为了活命,徐达不得不去城外的粮店做帮工,每天扛着百斤重的粮袋往返于码头与店铺之间。
至正十二年春天,濠州城里来了一支起义军,首领是定远人郭子兴,打着“反元复汉”的旗号,短短十日便聚集了数千人。徐达和朱元璋参加了这支队伍。
这日夜里,朱元璋把徐达叫到自己的军帐中,递给他一套崭新的铠甲:“达弟,明日有个差事,想让你去办。”徐达接过铠甲,问道:“重八哥,是什么差事?”朱元璋指着桌上的地图:“濠州城外三十里有个张家堡,驻着一支元军,约莫三百人,经常劫掠附近村落。我想让你带五十人,去侦查一下他们的布防,摸清他们的粮草存放地。”
次日清晨,徐达带着队伍出发,抵达张家堡附近后,先让四十名士兵埋伏在堡后的松林里,自己则和另外九名士兵换上元军军服,装作从濠州城逃出来的溃兵,朝着堡子走去。走到路口时,果然被元军哨兵拦住:“你们是哪里来的?奉谁的命令?”徐达故意装作慌张的样子,说道:“我们是濠州城里的守军,昨天被起义军袭击,队伍打散了,只能逃到这里,想投奔将军。”
哨兵将信将疑,把他们带到堡内的主将面前。那元军主将是个蒙古人,名叫帖木儿不花,身材魁梧,满脸胡须,见了徐达等人,厉声问道:“濠州城的守军,怎么会逃到这里?你们可有凭证?”徐达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枚从战死元军身上捡来的腰牌,双手递了过去:“将军,这是我的腰牌,您可以查验。我们逃出来时,还看到起义军在城外练兵,约莫有五千人,听说要攻打张家堡。”
帖木儿不花接过腰牌看了看,又打量了徐达几眼,见他穿着破旧的军服,脸上还有灰尘,不像是说谎的样子,便放下戒心,摆了摆手:“既然如此,你们就先留在堡里吧。”徐达趁机说道:“多谢将军收留。我们一路逃来,还没吃饭,我们自己去取些干粮就好,不麻烦弟兄们。”
帖木儿不花没多想,指了指堡子西侧的一座大院子:“就在那边,跟守卫说一声就行。”徐达连忙道谢,又装作四处打量的样子,把堡内的兵力分布、箭楼位置、城门守卫情况都记在心里,才带着手下离开。走到粮草库附近时,他看到有十几个元军正在搬粮袋,院子里堆着不少粮食,还停着几辆马车,心里便有了数。
当天傍晚,徐达借口“出去找水”,悄悄溜到堡后的松林里,把侦查到的情况告诉了埋伏的士兵:“堡内元军约莫三百人,大部分驻守在城门和箭楼,粮草库在西侧,守卫只有五人。今晚三更,咱们趁他们熟睡,先烧了粮草库,再从后门冲进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士兵们都有些担心:“咱们只有五十人,他们有三百人,能打赢吗?”徐达说道:“元军轻敌,又没防备,咱们烧了粮草,他们必然慌乱,到时候趁乱突围,肯定能成功。”
三更时分,徐达带着士兵们悄悄摸进张家堡。他让十名士兵拿着火把,直奔粮草库,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守住后门。粮草库的守卫果然松懈,很快就被制服,火把扔到粮袋上,瞬间燃起大火,浓烟滚滚,照亮了整个堡子。元军从睡梦中惊醒,见粮草库着火,顿时乱作一团,帖木儿不花提着大刀,想要组织士兵灭火,却被徐达带领的士兵从后门冲了进来,一阵箭雨过后,元军死伤惨重。
徐达手持长枪,直奔帖木儿不花,两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徐达就看出对方的破绽,一枪挑中帖木儿不花的手腕,大刀落地。帖木儿不花想要逃跑,被徐达身后的士兵扑倒在地,生擒活捉。其余元军见主将被俘,粮草被烧,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此战,徐达带领五十人,生擒元军主将,俘虏八十余人,斩杀五十余人,还缴获了三百多石粮食,自己这边却只有三人轻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