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经》记载:“青丘山上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吃人,但吃了它肉的人可以不受蛊毒侵害。”
青丘山位于华夏大陆的东南方向,山林茂密,云雾缭绕。山中有一只狐狸,身体和普通狐狸差不多,但有九条尾巴,尾巴展开时像红色的云霞挂在天上,走路时尾巴会扫过落叶,停下时尾巴就绕在身上,十分特别。它的叫声像婴儿在哭啼。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鲧治水九年,没能成功,最终被处死;他的儿子大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开凿龙门,疏通河道。等禹治水到淮河岸边时,听说涂山一带藏着灵物,就去那里探访。
涂山是古代的一个部落聚居地,那里风景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大禹到了涂山,晚上住在岩石下,忽然听到树林里传来清脆的啼叫声,像婴儿哭啼。他起身查看,看到一只动物从树林里走出来:毛色是红色的,在林间闪闪发光,身体像狐狸,九条尾巴垂到地上,走路从容不迫,没有一点野兽的野性。大禹知道这是青丘九尾狐,心里很惊讶。不一会儿,狐狸变成了人的样子,是一个女子,容貌清丽,自称是涂山氏部落的女子。女子对大禹说:“您治水救百姓,功劳能流传千年,现在天下等着您来安定,我愿意嫁给您,帮您完成这个大业。”
大禹早就听说涂山氏部族有贤德之人,又见这个女子是九尾狐化身,知道她有神奇的本领,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结婚后,涂山氏果然厉害:她帮大禹整理治水的地图,分辨山川的走向,让大禹的治水方案更符合地理情况;还走遍涂山周边的部落,向他们说明大禹治水的好处,让各个部落都愿意出力帮助大禹。那时候,涂山一带流传着一首歌谣:“温顺的白狐啊,九条尾巴多么丰满。我家乡的好人啊,要迎来贤明的君主。成家立业之后,我们就能让国家兴旺。”歌里的“白狐”指的就是涂山氏女子化身的九尾狐,“九条尾巴多么丰满”是说它的尾巴茂盛,象征子孙后代繁多;“成家立业之后,我们就能让国家兴旺”则是说大禹和涂山氏女子结婚后,家庭稳定了,国家也会兴盛,天下就能太平。
大禹在涂山氏的帮助下,最终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终于能过上稳定的生活。涂山氏女子还生下儿子启,启很贤明,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建立了夏朝,成为华夏第一个王朝的君主。从这以后,九尾狐的形象就和“祥瑞”牢牢绑在了一起:九条尾巴象征“子孙兴旺”,因为上古时期的先民重视人口繁衍,多子多福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化身女子帮助大禹,象征“天下太平”,因为灵物出现,往往伴随着贤明的君主和贤臣,是世道清明的征兆。
汉代的画像石上,经常能看到九尾狐和西王母一起出现的画面——西王母是上古神话里掌管长生、负责祥瑞的神仙,九尾狐待在她身边,更凸显了它的吉祥意义。《白虎通义》里也说:“九尾狐是什么?天下太平的时候它就会出现,象征皇后有贤德。”可见到了汉代,九尾狐作为祥瑞的象征,已经深入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尾狐的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男尊女卑的观念越来越重,凡是导致国家灭亡、家庭破败的事,大多归咎到女子身上,把她们称作“祸水”。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家许仲琳(也有人说是陆西星)写了《封神演义》,书中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咎到了一个女子——苏妲己身上,而妲己的真实身份,正是九尾狐。从这以后,九尾狐的形象急转直下,从“带来祥瑞的灵物”变成了“擅长魅惑的妖怪”,这个变化,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封神演义》记载:商朝的时候,纣王是帝乙的儿子,刚登基时,也有位贤明的君主,曾经带领诸侯讨伐东夷,开拓疆域。但纣王比较好色,有一次他去女娲庙进香,看到女娲神像长得漂亮,竟然写了一首诗调戏她,诗里说:“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女娲看到这首诗非常生气,对身边的人说:“纣王竟敢调戏我,我一定要让他的国家灭亡!”于是叫来轩辕坟里的三个妖怪——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命令她们潜入商朝的都城朝歌,迷惑纣王,扰乱朝政,帮助周朝讨伐商朝。
这只千年狐狸精,正是青丘九尾狐的后代,修炼了一千年,已经能随意变换外形。它遵照女娲的命令,直接去了苏护的府中——苏护是冀州的诸侯,他的女儿妲己,长得极其漂亮。九尾狐趁妲己去朝歌的路上,杀死了妲己的真身,占据了她的身体,变成妲己的样子,进入王宫拜见纣王。纣王看到妲己绝世美貌,身姿妖娆,高兴极了,从此每天都宠爱她,不再打理国家大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