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最早知道僵尸这个词,是源于一部拍摄于1985年的港片《僵尸先生》,它的剧情是这样的:
民国时期,富绅任家老太爷去世二十年后,因墓地风水不好,任老爷请九叔帮忙迁坟。不料开棺后发现任老太爷尸体未腐,反而因阴气太重变成了凶猛的“白僵”。
九叔本想及时火化尸体,却因任老爷的犹豫和阿威的阻挠,让僵尸逃脱。此后,僵尸夜里四处作祟,先是咬伤了任家的仆人,又接连攻击村民,甚至咬伤了阿威,导致阿威也逐渐尸化。
九叔带着文才、秋生师徒,用茅山道术对抗僵尸:用糯米克制尸毒、用桃木剑刺僵尸心脏、用黄符镇住僵尸行动,还设计了“墨斗线缠棺”“鸡血淋身”等经典驱僵手段。期间,文才因胆小被僵尸追咬,秋生则在保护任婷婷时与僵尸周旋,闹出不少惊险又搞笑的场面。
最终,在九叔的带领下,众人利用黎明前的阳气,合力将僵尸引入义庄,用特制的“糯米酒+桃木钉”彻底消灭了僵尸,化解了任家及整个村子的危机。
其实,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早就有许多关于僵尸的记载,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尸变》:
阳信县有位老翁,是县里蔡店村的人。蔡店村离县城有五六里路,老翁和儿子在路边开了家旅店,供过往的商人住宿。有四位车夫,常往来各地贩运货物,每次经过都住在他家。
一天傍晚,这四个车夫一同前来投宿,可老翁家的旅店已经住满了。四人实在没别的地方可去,执意请求老翁收留。老翁琢磨了一会儿,想到一个地方,又怕客人不满意。客人连忙说:“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歇脚就行。”
当时老翁的儿媳刚去世不久,尸体停放在里屋,他儿子出门买棺材还没回来。老翁便领着客人穿过小路往那走。进了屋子,桌上的油灯光线昏暗,桌子后面挂着帐子,用一层纸做的被子盖着死者。再看能睡觉的地方,里间有一张连通的大炕。
四个车夫赶路累得够呛,刚躺下就打起了响亮的呼噜。只有一个车夫还没睡熟,忽然听到床上有“沙沙”的声响,赶紧睁开眼——灵前的灯火把屋里照得很清楚,女尸已经掀开盖在身上的被子坐了起来。不一会儿,女尸走下灵床,慢慢走进了车夫们睡觉的里间。她脸色是淡金色的,额头上缠着一块生绢布,走到炕边,对着每个躺着的客人各吹了三口气。
这个没睡熟的车夫吓得魂都快没了,怕女尸接下来会吹自己,赶紧拉过被子蒙住头,屏住呼吸,竖着耳朵听动静。没过多久,女尸果然走到他身边,也像对其他客人那样,对着他吹了几口气。等听到女尸走出里屋的声音,又听到纸被子被掀开的声响,他才悄悄探出头偷看,见女尸已经躺回灵床上,和之前一样一动不动。
车夫吓得不敢出声,偷偷用脚去碰其他同伴,可同伴们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他心里急得没办法,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跑。刚坐起来准备披衣服,又听到“沙沙”的声响——女尸又起来了。车夫吓得赶紧躺下,把头缩回被子里。他感觉女尸又走了过来,接连对着他吹了好几口气才离开。
过了一会儿,听到灵床发出声响,知道女尸又躺回去了,车夫才从被子底下慢慢伸出手摸到裤子,急忙穿上,光着脚就往外跑。没想到女尸也跟着起来了,像是要追他。等女尸掀开帐子走出停尸的外间时,车夫已经拉开房门逃出去了,女尸也快步追了上去。
车夫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可村里没人被惊醒。他想敲老翁家的门,又怕跑得慢了被女尸追上,只好朝着县城的方向拼命跑。跑到东郊时,远远看到一座寺庙,就急忙跑去敲山门。庙里的道士见他神色异常,没立刻开门。转眼间女尸就追了上来,离他只有一尺多远,车夫更着急了。
庙门外有棵白杨树,树干有四五尺粗,车夫赶紧用树干挡住自己。女尸往右边绕,他就往左边躲;女尸往左边绕,他就往右边躲。女尸越来越生气,可两人也渐渐都累了。突然,女尸停下不动了,车夫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靠在树边勉强支撑着。这时女尸突然猛冲过来,伸出两只胳膊隔着树干探身扑抓他,车夫吓得直接瘫倒在地。女尸没抓到他,就抱住树干僵在那里不动了。
道士在庙里偷听了很久,没再听到动静,才慢慢走出来,看见车夫躺在地上,摸了摸发现还有气息,只是晕过去了。道士把他背进庙里,直到天亮车夫才醒过来。道士给了他些汤水喝,车夫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
这时晨钟已经敲完,天刚蒙蒙亮,道士去看那棵白杨树,果然看到女尸僵在树下,吓得赶紧报告了县令。县令亲自来查验,让人去掰女尸的手,可手紧紧嵌在树干里掰不开。仔细一看,女尸的左右四根手指都蜷曲着像钩子一样,连指甲都陷进了树干里。最后好几个人一起用力,才把女尸的手从树上掰下来,树干上留下的指痕就像用凿子凿出来的洞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