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姓人口的分布有六大密集区:
中原区:以河南为核心,辐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是李姓的发源地之一,李姓人口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5%,其中河南李姓人口超过1000万,位居全国各省之首。
华东区:以山东、江苏为核心,李姓人口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8%,山东李姓人口约800万,江苏约700万,是李姓在华东地区的主要聚居地。
西南区:以四川、云南为核心,李姓人口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5%,四川李姓人口约900万,是西南地区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这与明清时期的“填四川”移民密切相关。
东北区:以黑龙江、辽宁为核心,李姓人口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2%,黑龙江李姓人口约600万,辽宁约550万,主要为“闯关东”移民的后裔。
华南区:以广东、福建为核心,李姓人口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广东李姓人口约650万,福建约400万。
海外区:以东南亚为核心,辐射欧美、日韩等地,海外李姓华人约1500万,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李姓华人最多,约占海外李姓华人总数的40%。
李姓族人在历史上的贡献,几乎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所有领域。
李耳:字聃,世称“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掌管国家藏书的官员),得以博览群书,洞悉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相传,老子晚年见周王朝日渐衰落,便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函谷关令尹喜早闻老子大名,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至,便恳请老子留下着作。老子遂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共5000余字,后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哲学着作,核心思想是“道”与“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阐述了宇宙的起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理念。这部着作不仅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政治、文化,还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
李广:出身于陇西李氏,其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李广自幼习武,擅长骑射,青年时期便投身军旅,抗击匈奴。他一生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被俘。匈奴人将他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李广假装死去,趁匈奴人不备,突然跃起夺马而逃,成功脱险。回到汉朝后,汉武帝虽因他兵败而将其贬为庶人,但仍赏识他的勇猛,不久后再次起用他。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大规模出击匈奴,李广主动请缨,担任前将军。但卫青因汉武帝暗中嘱咐“李广年老,运气不佳”,故意让他率军绕远路。李广率军在沙漠中迷路,未能按时与主力会合,导致匈奴单于逃脱。战后,卫青派人追查迷路原因,李广不愿受刀笔吏的侮辱,叹息道:“我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却因迷路而误事,这难道是天意吗?”遂拔刀自刎。
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自幼聪慧过人,擅长骑射,胸怀大志。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随后率军南征北战,先后击败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626年,李世民因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矛盾激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登基后的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
他的治国智慧,首先体现在“纳谏”上。大臣魏徵以直言敢谏闻名,曾先后向李世民进谏200余次,甚至多次当面反驳他的决策。一次,李世民因魏徵顶撞而怒火中烧,回宫后对长孙皇后说“朕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以“君主英明,臣子才敢直言”为由劝谏,李世民幡然醒悟,更加重用魏徵。魏徵去世后,李世民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在民生上,李世民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下令减免赋税、释放奴婢、鼓励垦荒,还亲自带领群臣耕种“籍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短短数年,唐朝人口从隋末的不足300万户,增长到贞观末年的400余万户,粮食储备充足,百姓安居乐业。
在民族关系上,他摒弃“华夷之辨”的偏见,采取“怀柔”政策。东突厥灭亡后,他将突厥贵族迁居长安,授予官职;西域诸国尊称他为“天可汗”,愿意接受唐朝的管辖。他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奠定了唐朝“万国来朝”的盛世格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