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鞅,助秦变法,功在社稷。”商鞅轻声念出竹简上的文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若后世君主疑之,当念变法强国之利,不可废法。若商君有难,可凭此诏调陇西守军,护其周全。”
短短数语,却像一道暖流,瞬间涌遍商鞅的全身。他捧着竹简,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熟悉的字迹上,眼中渐渐泛起泪光。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
他想起当年自己怀揣着变法图强的理想,离开魏国,来到积贫积弱的秦国。那时的秦国,贵族专权,百姓困苦,国力衰弱,在诸侯之中备受欺凌。是秦孝公,不顾朝中旧势力的反对,力排众议,任命自己为左庶长,给予自己绝对的信任和权力,让自己得以推行变法。
他想起变法初期,旧贵族百般阻挠,百姓不解其意,甚至有人公开反对新法。是秦孝公始终坚定地站在自己身后,用雷霆手段镇压反对者,为变法扫清障碍。无论是“徙木立信”树立新法权威,还是严惩太子师傅以正国法,每一次危机,都是孝公与自己并肩面对,共同扛过。
他想起这些年,自己推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军功爵制等一系列变法措施,秦国的国力日渐强盛,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从一个被诸侯轻视的弱国,逐渐成长为一个令六国忌惮的强国。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殚精竭虑,更离不开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孝公对自己的信任,是毫无保留的。他将秦国的未来托付给自己,将变法的重任交给自己,甚至在临终之际,还在为自己的安危着想,留下这样一份遗诏。这份信任,重逾千斤,让商鞅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动容。
“君上!”景虎在一旁看着商鞅的神情,也激动得声音发颤,“先君英明!有了这份遗诏,甘龙、杜挚那些老狐狸的阴谋就再也不能得逞了!他们想诬陷君上,想推翻新法,简直是白日做梦!”
景虎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与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甘龙等人阴谋败露、狼狈不堪的模样。在他看来,这份遗诏就是尚方宝剑,有了它,君上就有了绝对的保障,新法也能稳如泰山。
然而,商鞅却缓缓抬起头,眼中的泪光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冷静。他轻轻摇了摇头,将竹简重新卷起,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中,盖好盖子,然后将木盒递还给黑衣人。
“君上,您这是?”景虎愣住了,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疑惑与不解,“这遗诏是先君的心血,是您的护身符啊!您怎么能把它还回去?有了它,我们就不用再怕甘龙等人的陷害了!”
黑衣人也有些意外地看着商鞅,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奉先君遗命,将遗诏送来,本以为商鞅会如获至宝,依靠遗诏保全自身,没想到商鞅竟然会选择归还。
商鞅看着景虎焦急的脸庞,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景虎,你以为,这份遗诏真的能保我周全吗?”
“那是自然!”景虎脱口而出,“这是先君的遗诏,上面明确写着可以调动陇西守军,还能约束新君,甘龙等人就算再胆大妄为,也不敢违抗先君的遗命啊!”
“你想得太简单了。”商鞅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军械库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孝公此举,并非为了护我,而是为了护秦法。他担心我若遭遇不测,新法无人守护,秦国的变法大业会功亏一篑,所以才留下这份遗诏,为新法留下一线生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陇西守军乃大秦的边防重镇,肩负着抵御西戎、守护秦国西大门的重任。一旦调动陇西守军,必会引发边境动荡,甚至可能给其他诸侯可乘之机。为了我一人的安危,动摇大秦的国本,这绝非孝公所愿,也绝非我商鞅所愿。”
“可是君上,甘龙等人已经开始动手了!”景虎急切地说道,“他们在咸阳散布流言,诬陷您私通敌国,还联合宗室之人,准备联名上书新君。若您不借助遗诏的力量,恐怕会陷入险境啊!”
“我自然知道他们的阴谋。”商鞅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但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沉着冷静。若我动用遗诏,调动陇西守军,甘龙等人必定会以此为借口,诬陷我‘挟先帝遗命以胁新君’,‘擅调边防军队,意图谋反’。到时候,就算我有百口,也难以辩解。反而会让新君对我产生猜忌,让百姓对新法产生疑虑,这正是甘龙等人想看到的结果。”
景虎闻言,不由得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一层,经商鞅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是啊,甘龙等人处心积虑想要扳倒君上,若君上真的动用遗诏,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攻击借口。到时候,君上不仅无法自保,反而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那我们该怎么办?”景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茫然,“甘龙等人步步紧逼,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代风云五千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