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视线渐重了:“朕不闻青灯黄卷能救世,敲几下木鱼,天下就太平吗?这苦海无边,岂能用慈悲感化,姜无量,朕教过你——要用剑来宰割!”
姜无量接住这视线:“儿子正在学。”
今时今日,岂不合故时之言?今天他不正是“肖其君父”,用剑来宰割吗?
天子呵然一声!
“要论真正的天子之剑,帝王之柄,你还差得远!”
又拍了拍扶手:“你若还想坐到这里来,就拿出你的态度。”
“带着管东禅,和你这些年晦隐的家业,去把悬空寺拿下。”
“朕当指划悬空旧址以封。”
“无忧和无邪,朕也都会封出去。无忧当镇于海疆,无邪当伐于天外,无华神质内敛,坐于中庭。”
“他日大宝谁继,且看拓土何来,功业谁家。”
他端直地坐在那里:“朕端平一碗水,不计较你的过去,宽宥你的今天,也算全了这一点血脉之情。”
“我若能执心灭佛,就还是您的长子。反之,就该同枯荣院一起,被扫为历史的尘埃?”
姜无量道:“父皇从不原谅错误,这份机会难得。或许您心底也知道,儿子所行,并非谬途。”
他叹了一声:“您还是没有放弃六合的道路。”
皇帝只道:“天子何以言弃?”
这一路风雨,将齐国推举到今天的位置,难道是为了在这大争的时代,说一声“放弃”吗?
所有人都觉得,他已经没有六合的可能。仿佛天海那一次并未获得全方位的大胜,他就已经获得失败。似乎没有赢得武祖的跃升,他就已经失去统治力。
可是齐国从腥风血雨中走来,一直到今天的宏图霸业,武祖也长时间只作为一个历史的符号。
齐国现在没有超脱,过去也没有。
武祖那般挽救了齐国社稷的绝代人物,霸业败于当年,超脱路断天海。
他已经完成了武祖没能完成的前一件事,未尝不能续上后一件。
在武祖身死的那一年,帝国人心飘摇,社稷危在旦夕,谁又能想象,齐国还可以成就霸业呢?
想人之所不敢想,成人之所不能成,方称“圣天子”!
“父皇已经扫平枯荣院,诛杀护教明王,囚禁济世佛子,逾四十年矣!佛教灭了吗?”
姜无量看着这位孤心万世的天子:“世尊死于理想,执地藏消于天海,佛教不复存在吗?”
“众生慈悲永在,则佛法永在。”
他面有慈悲之色:“这一颗济世的心不熄,众生的愿不灭,则儿臣还会回来。”
这并非祈愿,而是一种事实的描述。
偌大的齐国,东至临海,西至衡阳,在这样的夜晚,未眠者不在少数。不断有人抱出堆尘已久的佛像,焚香而敬,默默祝祷。
信仰如洪,可疏不可堵,堵必噬之。
在那枯荣院旧址,巍峨不可摧的镇海台,此时微微摇晃。
那以梵骨佛经所夯实的地基……一个个小土包微微隆起,像是遍地坟茔,又像是林立于彼的光头。
似有无数僧侣,被埋于地下。
经历了四十四年的腐土植根,将于这个夏夜破土发芽,长成禅林。
而东华阁中,皇帝只道:“天下之心,不在于你!”
“不在于儿子,也不在于父亲!”姜无量拔身直脊,也竟昂声。
“天下之心,在于天下。”
“待儿臣登上大宝,他们会知晓,这是怎样一页篇章。”
“儿臣与您争的,不是昔日紫极殿抑或今日东华阁里的一时胜负,而是这神陆的永恒故事,大齐的千秋万代。”
“无华、无忧、无邪,都有明君之姿,但他们都没办法真正开创一个时代。他们各自只继承了您的某一个方面,无法成为超越您的存在。”
“齐国万世不祧者,唯太祖、武祖,还有退位后的您。但不必再来一个太祖、武祖,或者您。”
“欲成前人未有之业,不可奉前人为圭臬!”
光影一时摇曳。
仿佛这东华阁里的光,也不知该向哪边倾斜。
“你都开始做太庙的主了!”皇帝冷笑一声,又道:“是宋遥正天时那一次?至于宗室那些……你真以为他们支持你?朕只要一句口谕,即见他们持戈对你!”
“宋大夫忠于国事。这些年他也夙兴夜寐,襄助您六合大业。他相信真正的六合,会在儿臣手中实现——”姜无量慢慢地道:“至于今夜,您……令不出东华阁。”
“怎么,隔绝内外?”皇帝看着自己的长子,倒有几许讥讽:“不妨跟朕说说,你一个冷宫里的囚徒,是如何邀买人心。这大齐宫城里,竟有多少你的人!”
姜无量叹了一口气:“倒不如问,这深宫大院,幽幽龙庭,父皇您……究竟信谁。”
皇帝有片刻的沉默。
他完全信任的人不曾有,但信任一半的人多少也有几个。
譬如姜梦熊,但征战在天外。
譬如李正书,但已相辞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赤心巡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赤心巡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