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于太虚静地中端坐大石上,其不动如山,真我意识却继续着冥冥之观想与参详。
他在《列仙传》中见着关于马师皇的得道事迹,不由天马行空,思想起流传于民间关于马师皇的故事来。更是于此中故事,见解了悟到不少天道法则。
马师皇是古代华夏神话中黄帝的马医,他能于马的形气状态,诊断出这匹马的疾病,且手到病除。
《列仙传》上有曰:“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生死之诊,治之辄愈。后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乃针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后数数有龙出其波,告而求治之。
一旦,龙负皇而去。师皇典马,厩无残驷。精感群龙,术兼殊类。灵虬报德,弥鳞衔辔。振跃天汉,粲有遗蔚。”
话说古时候,有一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姓萧名旷,他饱读诗书典籍,可谓满腹经纶,然却不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地去做个官老爷。却时常简衣缩食,到处游山玩水,戏耍于红尘人世。
这一日,萧旷又来到洛阳城,就住在了洛水附近的孝义馆。这处孝义馆,附近有一个亭子,名叫“双美亭”,周围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夜间,月朗风清,萧旷觉得无聊,就拿出随身带着的琴来,来到双美亭里弹奏。
起初,他欣赏着月色和风景,琴声欢快高昂,但慢慢地,他有感于人生之艰难,世道之险恶,人心之不古,琴声也就越来越是苦闷愁肠。
正弹奏间,忽然,听闻有叹息声,他因苦闷愁肠,却未在意。很快,又是一声叹息传来。
这回萧旷停下了弹奏,转头朝叹息声来处看去,亭外远处,似乎有个人走了过来。
不大一会儿,那人靠近了双美亭。印原来是,一位身着古装华丽衣裳的美人儿。
萧旷一个游子,孤单寂寞难耐时,见到如此一个大美女。自然是放下琴,站起身来,施了一礼,即是问道:“在下于此亭中弹琴解闷,怕是惊扰了姑娘吧?!还望恕罪,恕罪。”
那美人儿却是见礼说道:“公子勿须自责,我是被你琴声所引而来。想问一下公子,洛水有一位神女,当年陈思王(曹植是陈王?。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他生前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有一篇赋怀念于她,你可还记得吗?!”
萧旷回道:“我倒还记得!曾听说那洛水神女,就是曹门甄氏皇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姓甄名宓)。
她去世以后,陈思王曹植非常怀念,那一日在洛水,曾遇到她的魂魄。陈思王后来感慨颇多,就写了一篇《感甄赋》。
但是,后来觉得,甄皇后毕竟是他的皇嫂,又是一国皇后,自己这样怀念甄皇后不合适,就把《感甄赋》改成了《洛神赋》,是这样的吧!?”
大美女听闻萧旷所说,知他确是知晓的,当即回道:“没错,没错,确是这样的。”
忽然大美女似乎考虑清楚了什么事情一般,看着萧旷,正正说道:“公子,实不相瞒,妾身就是那甄皇后之精魂,前身因羡慕陈思王的才华,与他相谈甚欢,以至于使文帝发怒,将我幽禁而死。后来,我这精魂在洛水,真遇到了陈思王,也向他诉说了心中冤屈。陈思王听完后,才写下了《感甄赋》,后来就改成了《洛神赋》。”
她正说着,却是从亭外,来了一头扎双丫髻的婢女,在亭中铺好了席子,放上美酒佳肴。
甄皇后邀请萧旷一起享用,萧旷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生性就不拘礼节,自也不客气,便是坐下就享用起来。
甄皇后也是安坐下,接着说道:“妾身以前嫁过袁郎(甄宓第一任丈夫,袁绍二儿子袁熙),他就喜欢弹琴。
每次他弹《悲风》及《三峡流泉》时,我就总是忍不住流泪。刚才听你弹琴,琴韵清雅,引起心中共鸣,所以还想再听听。”
萧旷听闻这洛水神女是为其琴声而来,便是起身到弹琴前,这次他弹的是《别鹤操》及《悲风》。
甄宓听了后,叹息说:“唉!你的琴声,真是能和那蔡中郎(蔡文姬父亲蔡邕)相比了啊!对了,你觉得《洛神赋》好是不好?”
萧旷回道:“当然好啊!不然,怎么会被昭明太子选中呢?!(入选《昭明文选》。)”
甄宓闻言微微一笑,又是自言自语似地叹息道:“唉!他描述我的举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不是有些偏错了呢?!。”
萧旷却是问道:“但不知,陈思王的精魄,现在何处?”
甄宓回道:“他已经投了轮回去,成了遮须国国王了!(据《太平广记》上说,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皇帝刘聪,其子刘约死而复生,曾对其父说‘有人告诉我,说遮须国很久没有国王了!等你父亲来,就让他做国王’。刘约所说的遮须国,便是陈思王精魄所在的那遮须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成道天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成道天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