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大爷盯着一张齿轮箱的照片,突然用手指在相册上画圈,嘴里念叨着“转……快……”。郑德山笑着说:“当年你修齿轮,就盼着它转得比谁都快。”
壁炉里的火“噼啪”响,把老人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群年轻的身影在晃动。叶东虓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相册里的人从未离开,他们就在炉火的光影里,在老人们的笑声里,在这满室的温暖里。
第四十三章 新记忆角的“第一件展品”
王姐的裁缝铺得了市里的“老字号传承奖”,她特意把奖状送到养老院,说:“这奖该给张奶奶,给奉天养老院,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针线铺。”
张桂兰大娘把奖状摆在记忆角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那台老缝纫机。“你看,”她对老伙计们说,“咱们的手艺,能传下去。”郑德山凑过来看,摸着奖状上的金字:“比当年厂里得的‘先进集体’奖状还亮。”
赵大爷让叶东虓把奖状拍下来,洗成大照片贴在墙上:“得让来的人都看看,咱们养老院出来的人,干啥都像样。”李建国大爷则在食堂加了个菜,说是“庆功宴”,给王姐夹了块红烧肉:“多吃点,以后的日子更红火。”
老陈大爷对着奖状看了半天,突然竖起大拇指,含糊地说:“好……针线……”王姐红了眼,握着他的手说:“陈大爷,以后我教更多人做针线,把张奶奶的手艺传得更远。”
新记忆角的第一件展品,不是旧物,是带着温度的新故事。叶东虓在故事本里写下:“传承不是守着过去,是让过去的光,照亮未来的路。”
第四十四章 葡萄藤下的“十年约”
当年埋时光胶囊的地方,葡萄种子真的发了芽,十年过去,已长成小树苗。郑德山拄着拐杖来看它,说:“再有十年,就能爬满架了,到时候正好挖时光胶囊。”
赵大爷的记性差了,却记得每年给葡萄树浇水。“这是老伙计们的约定,”他摸着树干,“不能忘。”张桂兰大娘用碎布给树干做了个“小围裙”,说是“冬天冷,给它穿件衣裳”。
李建国大爷身体硬朗了,能推着老陈大爷来看葡萄树。“等它结果了,咱们再酿坛酒,”他说,“就叫‘十年陈’,比当年的更甜。”老陈大爷摸着树皮,突然说:“齿轮……等……”大家都笑了,他是说要等齿轮模型重见天日的那天。
小宇成了大学生,学的是文物修复,放假就来养老院,给老人们讲保护老物件的知识。“郑爷爷,这葡萄树得做个围栏,”他指着树干,“别让虫子咬了。”郑德山笑着点头:“听你的,你现在是‘文化人’了。”
葡萄树的叶子在风里晃,像在点头应约。老人们知道,十年很短,短到能看着一棵树长大;十年也很长,长到能把日子酿成酒,把约定酿成歌。
第四十五章 壁炉边的“忘年棋”
小宇放假回来,总陪郑德山下棋。“郑爷爷,您这招‘马后炮’,十年前就用过了,”小宇笑着跳马,“我可记着呢。”郑德山瞪眼:“臭小子,当年你连‘象走田’都记不住,现在倒教训起我来了。”
赵大爷在旁边当裁判,一会儿帮小宇支招,一会儿又提醒郑德山“老将没护好”。“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郑德山不满,“想当年你当厂长,可没这么偏心。”赵大爷笑:“现在是新社会,就得让着年轻人。”
张桂兰大娘和李建国大爷在壁炉边烤花生,时不时给他们剥一把。“小宇的棋路跟老叶像,”李建国大爷说,“看着温和,其实藏着狠招。”老陈大爷则在旁边摆齿轮模型,把齿轮摆成棋盘的样子,像在自己跟自己下棋。
有次小宇赢了,郑德山假装生气,把棋子一推:“不下了,你这是欺负老人。”小宇赶紧给老人捶背:“郑爷爷,下次我让您车马炮,保证输得您满意。”大家都笑了,壁炉里的火映着他们的脸,像一幅暖暖的画。
棋下完了,花生也烤好了,小宇给每个人剥花生,郑德山则给他讲当年和王满堂下棋的趣事。时光在棋盘上慢慢走,像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都是温柔的印记。
第四十六章 记忆角的“声音日记”
叶东虓给每个老人买了个录音笔,让他们每天录段话,算是“声音日记”。郑德山总录下棋的事:“今天小宇又赢了,这臭小子,当年还哭着求我让他一步……”
张桂兰大娘的日记里,有缝纫机的“咔嗒”声,有给王姐打电话的絮叨:“你那新款式的棉袄,领口再收点,老人们穿着暖和……”李建国大爷的日记多是厨房的声音:“今天的粥熬得稠,赵大爷喝了两碗,老陈也多吃了个馒头……”
赵大爷的记性越来越差,有时录着录着就忘了说啥,只听见拐杖敲地的声音。叶东虓把这些录音整理好,刻成光盘,放在记忆角。“等以后想听了,就放放,”他说,“像大家还在这儿唠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厂院新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