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夫逆袭成齐王,背水十面显锋芒。
功高震主遭猜忌,竹片穿身叹无常。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人物,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兵仙”——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重言!这人的一生,堪称一部传奇:从街头乞食的落魄子弟,到胯下称臣的“懦夫”,再到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的大将,最后却落得个长乐宫钟室殒命的下场。
话说韩信的老家,在秦末的淮阴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淮安一带。他祖上据说是韩国的贵族,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早就中落了——父母双亡,没田没地,更没营生手艺,只能靠着邻里街坊的接济过日子。
韩信年轻,脸皮薄,不好意思总跟人伸手,就常常在淮阴城外的河边晃悠,盼着能钓上两条鱼,凑活一顿饭。有一回,他连着三天没钓到鱼,饿得眼冒金星,瘫在河边的土坡上直喘气。这时候,河边来了一群漂洗衣服的妇女,其中一位姓吴的婆婆,见韩信脸色蜡黄,嘴唇都干了,就从竹篮里拿出一块麦饼,递到他跟前:“小伙子,看你这模样,是饿坏了吧?快把这饼吃了。”
韩信愣了愣,接过饼就狼吞虎咽起来,三口两口就把饼吃完了,抹了抹嘴,对着吴婆婆深深一揖:“老妈妈,您今日救我于饥寒,他日我韩信若能建功立业,必定以千金相报!”吴婆婆听了,却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小伙子,我给你饼吃,不是图你报答。我看你年纪轻轻,却总在这里消磨时光,心里着急啊!你有手有脚,又不像个愚笨之人,怎的不找条正路走?别再混日子了!”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韩信心上。他红着脸,谢了吴婆婆,转身就走——从那天起,他不再守着河边钓鱼,而是开始琢磨:这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若总困在淮阴,一辈子也难有出头之日。
没过多久,机会还真就来了。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在江东起兵,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淮阴附近。韩信听到消息,赶紧揣上他那把佩剑,连夜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到了军中,韩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别说跟项梁论兵,就连见项梁一面都难。好在他作战时渐渐也得了些军功,勉强混了个小校尉的职位。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韩信就归到了项羽麾下。
项羽是个猛将,力能扛鼎,打仗勇猛无比,可他有个毛病——刚愎自用,不喜欢听别人的建议。韩信在项羽身边,常常能看出战局的关键,好几次主动向项羽献计,可项羽要么是冷笑一声,要么是挥挥手让他退下,压根没把这个小校尉的话放在眼里。
韩信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跟着项羽,自己的韬略永远也用不上。恰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带着人马前往汉中。韩信一琢磨:刘邦虽然眼下势力弱,但听说他待人宽厚,又能容人,或许能赏识自己。于是,在一个深夜,韩信悄悄离开了楚营,投奔了刘邦。
可到了汉营,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刘邦见他是从楚营逃过来的,又没什么名气,只给了他一个“连敖”的差事——说白了,就是管仓库的小官,跟他在楚营的处境差不了多少。韩信心里憋屈,可也没辙,只能先干着。
没成想,没过多久,韩信还惹上了杀身之祸。当时汉营里有个将领犯了法,按律要连坐,韩信正好跟他在一个营帐,也被抓了起来,要拉去砍头。眼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斩,轮到韩信的时候,他突然抬起头,对着监斩官大声喊道:“汉王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
这一嗓子,正好被监斩官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是刘邦的老部下,为人宽厚,又识人才。他见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说话又有气势,不像个寻常之辈,就赶紧让人把韩信放了,拉到帐中细谈。这一谈,夏侯婴惊了——韩信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用兵之道的见解,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夏侯婴赶紧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说这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倒也给了面子,把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管粮草的官,比之前的连敖强了些,可还是没让他带兵。韩信心里还是不满足!
就在韩信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注意到了他——这个人,就是刘邦的丞相,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平日里负责粮草、兵员的调度,跟韩信因为工作原因常有接触。萧何每次跟韩信聊天,都能被他的才华折服,心里早就认定:韩信是个百年难遇的帅才,若能让他带兵,定能帮刘邦成就大业。
萧何好几次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可刘邦总觉得:一个从楚营逃过来的人,就算有点本事,也未必能当大将。萧何劝了一回又一回,刘邦还是没松口。韩信见萧何推荐了好几次都没用,心里彻底凉了——看来这汉营,也不是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在一个月夜,韩信收拾好行李,又一次偷偷离开了军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