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烽烟漫九州,吴门虎将起微流。
濡须扬威惊魏旅,白衣渡水取荆州。
刮目终知非吴下,千秋功过论未休。
莫道英雄无出处,吕蒙名字照春秋。
话说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一户吕姓人家,诞下一子,取名吕蒙,字子明。此时的东汉,早已不复光武中兴之盛,朝政被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苛捐杂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汝南地处中原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吕家本是薄有资产的农户,却在连年灾荒中渐至破败。
吕蒙三岁丧父,母亲魏氏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幼时的吕蒙,虽未识多少文字,却生得身材魁梧。邻里常叹:“此子骨相不凡,若遇明主,必成大器。”然乱世之中,生计尚且艰难,“成大器”不过是困顿中的期许。十岁那年,汝南又遭黄巾余党劫掠,村舍焚毁大半,魏氏牵着吕蒙,混在逃难的人群中,一路向南,投奔已嫁至江东的女儿——吕蒙的姐姐吕媪。
江风簌簌吹过逃难者的衣衫,脚下的路泥泞难行,吕蒙攥着母亲枯瘦的手,看着沿途饿死的流民、倒毙的战马,小小的拳头始终紧握着。“娘,日后我定要学好武艺,再也不让人欺负我们。”他稚嫩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魏氏闻言,泪落衣襟,只能将他搂得更紧,口中喃喃:“好,好,我儿有志气。”
吕蒙的姐夫邓当,当时已是孙策麾下的别部司马,统领数百士卒,在江东一带征讨山贼。见到妻弟与岳母前来,邓当将二人安置在营中偏院。营中将士多是粗犷武夫,见吕蒙年少,时常有人寻衅取笑。一日,几个士卒故意将吕蒙的饭食打翻,戏谑道:“黄口小儿,不在家吃奶,来军营凑什么热闹?”
吕蒙猛地站起,双目圆睁,伸手便抄起身边的木杖。“尔等欺人太甚!”话音未落,木杖已朝着为首士卒的肩头砸去。那士卒猝不及防,踉跄倒地,其余人见状,纷纷抄起兵器围上来。锵锵木杖与刀鞘相撞之声,引来了邓当。他见吕蒙虽年少,却毫无惧色,以一敌众仍占上风,心中暗奇,喝止了众人后,对吕蒙道:“你既有胆气,可愿随我从军?”
吕蒙闻言,当即跪地:“愿从姐夫麾下,效死力!”
邓当让他留在身边,叮嘱亲兵多加照看。当日山贼突袭,簌簌草木间突然窜出数十人,手持利刃直扑中军。邓当麾下士卒一时慌乱,吕蒙却已拔刀冲上前,与山贼短兵相接。锵锵刀光闪烁,他虽年少,却身法灵活,一刀便砍中一贼的手臂。贼众见这少年如此凶猛,竟一时怯了,邓当趁机挥军反击,终将山贼击溃。战后,邓当对吕蒙刮目相看,不再以孩童视之。
邓当将吕蒙从军之事告知孙策,孙策素来爱才,听闻有如此年少勇猛之士,便召吕蒙前来相见。当时孙策刚平定江东数郡,意气风发,见吕蒙虽衣衫朴素,却身姿挺拔,应答时不卑不亢,心中大喜,对邓当道:“此子有勇有胆,可留在我身边听用。”自此,吕蒙便从邓当麾下转至孙策帐前,任侍卫之职。
每日随孙策处理军务,吕蒙虽不识字,却格外留心观察孙策如何调兵遣将、如何与诸将议事。某次孙策与周瑜商议征讨黄祖,吕蒙在旁侍立,听二人谈及黄祖水军的布防,竟忍不住开口:“黄祖水军虽多,却船只老旧,士卒训练松懈。若以轻舟突袭其粮道,再以大军正面夹击,必能破之。”
孙策闻言,侧目看向吕蒙,笑道:“你小小年纪,竟也懂些兵法?”吕蒙躬身道:“皆是平日听主公与周将军议事,略窥一二,若有妄言,还望主公恕罪。”孙策却不责怪,反而赞道:“你能举一反三,实属难得。日后若有战事,可随我出征,再立功劳。”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孙权年少,诸将多有疑虑,吕蒙却率先上表效忠,言称“愿随新主,共保江东”。孙权见吕蒙忠诚,又念及其勇名,便让他统领原属邓当的部曲。
孙权继位后,为整合军力,打算将军中兵力较少、威望不足的小将部曲合并,吕蒙的部曲也在其中。得知消息后,吕蒙心中焦急——他深知,部曲是将领的根基,一旦被合并,自己便再难有出头之日。左右劝他:“主公之意已决,将军不如顺从,免得触怒主公。”吕蒙却摇头:“若不设法保全,日后何以建功?”
他暗中筹谋,先是赊贷钱财,为麾下士卒赶制绛色军服与绑腿,又每日亲自督练士卒,从队列、阵法到武艺,无一不教。训练场上,士卒们噔噔的脚步声整齐划一,绛色军服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吕蒙手持长枪,亲自示范刺杀动作,汗水浸透衣衫也不顾。
几日后,孙权亲自检阅各部,当行至吕蒙部曲前,只见士卒们阵列整齐,精神抖擞,军服鲜亮,与其他部曲的散乱形成鲜明对比。孙权不禁驻足,令吕蒙下令演练阵法,士卒们进退有序,动作娴熟,全无往日的松散之态。孙权大喜,走上前抚着吕蒙的肩膀道:“子明,你竟将部曲训练得如此之好!孤先前竟不知你有这般才能。”当即下令,不再合并吕蒙的部曲,反而增拨了两百名士卒归他统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