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一生笔耕不辍,留下诗词九千余首,其诗兼具豪迈与沉郁,既书家国情怀,亦写个人悲欢。
唐琬(1128年—1156年),字蕙仙,山阴望族唐氏之女,陆游表妹,自幼聪慧温婉,善诗词、通音律,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却因封建礼教与家庭压力被迫分离,最终抑郁而终,成为陆游毕生无法释怀的遗憾。
这一年,唐琬刚满五岁,穿着鹅黄襦裙,攥着乳母的手,站在梅园门口,好奇地望着前来做客的陆家一行人——为首的是父亲唐闳的好友陆宰,身后跟着一个比她略高些的男孩,眉目清俊,眼神里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机灵,那便是陆宰的第三子,陆游。
当时陆游八岁,因父亲陆宰罢官归乡,暂居山阴。陆家与唐家本是姑舅亲: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唐琬的姑母。
少年之间的相处,是甜蜜的。春日里,他们会一起去镜湖岸边放风筝,陆游牵着线,唐琬在一旁拍手笑,风把她的笑声吹得很远;夏日的夜晚,两人坐在庭院里的桂树下,听陆宰讲岳飞抗金的故事,陆游攥着拳头说“将来我也要保家卫国”,唐琬便默默递上一把蒲扇,帮他扇去蚊虫;秋日里,他们一同在书房练字,陆游写得一手好楷书,便耐心教唐琬握笔,唐琬的字虽稚嫩,却透着灵气;冬日的雪天,两人围着火炉,陆游读诗,唐琬抚琴,琴音与诗句相合,成了冬日里最暖的风景。
绍兴十四年(1144年),唐琬年满十六,行及笄之礼。按山阴风俗,及笄后便可议亲,陆母便立刻托媒人前往唐家提亲。唐闳夫妇本就喜爱陆游的才情与品性,又见女儿对陆游早已心生爱慕,便欣然应允。
订婚那日,陆家送来的聘礼格外丰厚:不仅有绸缎、玉器,还有陆游亲手写的一卷诗稿,首页题着“赠蕙仙”三字,里面收录了他多年来为唐琬写的诗词,有“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春日闲情,也有“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的少年心事。唐琬捧着诗稿,指尖轻轻拂过字迹,脸颊绯红,心中满是欢喜。她回赠给陆游的,是一把自己亲手绣的绢扇,扇面上绣着一对鸳鸯,游弋在镜湖的碧波之上,扇柄处刻着“陆唐连理”四字。
绍兴十五年(1145年),陆游二十一岁,唐琬十八岁,两人在山阴举行婚礼。那一日,山阴城里的百姓都来围观:陆家的迎亲队伍从城南一直排到城北,红绸装点的花轿在鼓乐声中缓缓前行,陆游身着大红喜服,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始终望着花轿的方向,嘴角难掩笑意。唐琬坐在花轿里,手攥着绢扇,心跳得飞快,她想象着婚后的生活:清晨与陆游一同在书房读书,傍晚陪他在镜湖岸边散步,闲暇时一起写诗填词,若是将来有了孩子,便教他们读诗、抚琴……这般岁月静好的画面,让她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婚后的生活,果然如唐琬想象中那般美好。陆游此时尚未入仕,每日除了苦读备考,便是与唐琬相伴。他们的卧房外有一个小庭院,陆游亲手种了许多花,有唐琬喜爱的梅花,也有象征爱情的海棠。每当梅花盛开时,两人便在梅树下置一张小桌,煮一壶热茶,或是论诗,或是对弈,邻居们纷纷称赞:“陆公子与唐姑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陆游与唐琬婚后一年,陆母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起初,只是偶尔的不满:有时她觉得唐琬太过娇惯陆游,让他分心于儿女情长,耽误了科举备考;有时又觉得唐琬不像其他儿媳那般擅长逢迎长辈。但这些不满,陆母起初并未表露出来。
真正让陆母下定决心拆散两人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陆游的科举失利。绍兴十六年(1146年),陆游赴临安参加科举,本以为凭自己的才情定能高中,却因在考卷中提及“抗金复国”,触怒了主张议和的宰相秦桧,最终名落孙山。陆游失意而归,心中烦闷,唐琬便时常安慰他,陪他在镜湖岸边散步,帮他排解愁绪。可在陆母看来,这却是唐琬“迷惑”陆游的证据——她认为唐琬总是与陆游黏在一起,让陆游无心向学,才导致科举失利。
第二件事,是唐琬婚后未生育。在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陆母本就盼着能早日抱上孙子,可唐琬婚后一年多,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这让陆母的不满愈发强烈。她开始私下里对唐琬冷言冷语,有时甚至故意刁难,唐琬虽心中委屈,却从不与陆母争执,只是默默承受,她觉得只要自己做得更好,陆母总有一天会接纳她。
可陆母的态度却越来越差。有一次,陆游不在家,陆母把唐琬叫到面前,严厉地说:“你嫁入陆家,本该以相夫教子为重,可你看看你,不仅没为陆家生下一儿半女,还让务观分心,耽误了他的前程!你这样的媳妇,如何配得上我们陆家?”唐琬听后,泪水忍不住落下,她想解释,却被陆母打断:“你不必多说,若是再这样下去,我便不会再容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