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嚭出身楚国贵族,祖父伯州犁曾是楚庄王麾下重臣,后因宫廷政变被杀,父亲伯郤宛亦遭诬陷,满门抄斩。年幼的伯嚭背负血海深仇,辗转逃亡,最终投奔吴国。凭借着家族遗传的政治才能与辩才,更因同为楚人的伍子胥引荐,伯嚭很快获得吴王阖闾的赏识。
阖闾去世后,太子夫差继位,伯嚭凭借拥立之功与善于揣摩君王心意的本事,愈发受到宠信,官至太宰,执掌吴国政务与外交。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夫差为报父仇,亲率吴军大举伐越。越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遭遇惨败,越王勾践率残部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被吴军层层围困,陷入绝境。
勾践深知夫差骄傲自大,更听闻伯嚭贪婪好财,便与谋臣范蠡、文种商议,决定以重金美女贿赂伯嚭,请求他在夫差面前斡旋。文种带着黄金千镒、白玉百双,还有八位容貌绝美的越女,深夜悄悄来到伯嚭营中。见到如此丰厚的礼物,伯嚭起初还假意推辞,斥责文种“为亡国之君说情,不怕身死族灭吗”。可文种早已摸透他的心思,一面强调“若越国覆灭,太宰您便再无越国之利可图;若保留越国,越王愿年年进贡,太宰您亦可常得珍宝”,一面将越女引至帐前,软语劝诱。
望着眼前的金玉与美人,伯嚭想起自己在吴国虽身居高位,却始终活在伍子胥的影子之下——伍子胥刚正不阿,凡事以国家为重,时常在朝堂上驳斥他的提议,两人早已心生嫌隙。若能借此机会打压伍子胥,同时为自己谋取源源不断的私利,何乐而不为?他最终收下礼物,对文种承诺:“明日我必在大王面前为越国求情,保越王一命。”
次日朝堂之上,夫差本已下定决心灭越,伍子胥也极力劝谏:“勾践为人隐忍,若今日不除,他日必成吴国大患!”可伯嚭却以“吴军征战已久,将士疲惫,需休养生息”为由,劝说夫差“接受越国投降,让其称臣纳贡,既显大王仁德,又能充实国库”。他还暗中暗示夫差,若灭越,伍子胥的功绩将更大,恐功高震主。夫差被伯嚭的谗言打动,最终不顾伍子胥的苦苦劝阻,答应了越国的投降请求——勾践夫妇入吴为奴,越国则成为吴国的附属国。
此次受贿,让伯嚭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与伍子胥的矛盾激化。而勾践则在吴国忍辱负重,一面假意侍奉夫差,一面暗中联络伯嚭,不断送去财物,让他在夫差面前为自己说好话。两年后,在伯嚭的多次劝说下,夫差最终放勾践返回越国,为日后越国灭吴埋下了祸根。
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越国国力日渐强盛。而伯嚭则愈发嚣张,他凭借夫差的宠信,不断打压异己,独揽大权,同时收受越国的贿赂愈发频繁——从越国的稀世珍宝,到良田美宅,甚至连越国特意培养的美女西施、郑旦,也先经伯嚭之手,再由他献给夫差。伯嚭一边拿着越国的好处,一边在夫差面前粉饰太平,谎称“越王对大王忠心耿耿,绝无反叛之心”,彻底蒙蔽了夫差的双眼。
伍子胥早已看穿越国的图谋与伯嚭的奸计,多次向夫差进谏,提醒他“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实力已非昔日可比,若不早做防备,吴国必遭其害”,同时弹劾伯嚭“收受贿赂,欺君罔上,当以国法处置”。可夫差早已被伯嚭的谗言迷惑,加上他好大喜功,正计划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之位,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逆耳忠言。
伯嚭见伍子胥屡次针对自己,心中恨意渐生,开始策划除掉这个眼中钉。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夫差决定举全国之力伐齐,伍子胥再次强烈反对,认为“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伐齐不过是争夺虚名,若越国趁虚而入,吴国危矣”。夫差对伍子胥的反对极为不满,伯嚭则趁机在一旁煽风点火,诬陷伍子胥“因与齐国有私交,故意阻挠伐齐大计,若吴军北上,他恐会暗中勾结齐国,危害吴国”。
为了陷害伍子胥,伯嚭还设计了一个毒计——他对夫差说:“伍子胥心怀不满,不如派他出使齐国,若他真有二心,必在齐国有所动作。”夫差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深知此行凶险,也明白夫差已对自己彻底不信任,为了保全家族,他在出使前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此事很快被伯嚭的眼线得知,他立刻添油加醋地禀报夫差,声称“伍子胥果然与齐国勾结,竟将儿子送往齐国,其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夫差听闻后勃然大怒,认为伍子胥真的背叛了自己。当伍子胥从齐国返回后,夫差当即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尽。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辅佐先王阖闾成就霸业,又助你夫差继位,如今你却听信奸人谗言,赐我一死!我死之后,可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攻入吴国!”说罢,便拔剑自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