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死后,严嵩如愿以偿地进入内阁,担任内阁次辅。此时的内阁首辅是翟銮,严嵩凭借着嘉靖帝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渐渐架空了翟銮,朝中大小事务皆由严嵩决断。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翟銮因儿子科举舞弊之事被弹劾,严嵩趁机落井下石,最终翟銮被罢官,严嵩正式升任内阁首辅,开始了他长达近二十年的掌权生涯。
成为首辅后,严嵩更加注重讨好嘉靖帝,凡事都先揣摩皇帝的心意,再做出决策。每次向嘉靖帝汇报工作,严嵩都会准备多个方案,根据皇帝的脸色和语气调整自己的意见,从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愿。对于嘉靖帝修道所需的青词和各种仪式,严嵩更是亲力亲为,有时为了写出一篇让皇帝满意的青词,他会通宵达旦地修改。
严世蕃是严嵩的独子,虽相貌丑陋,一只眼睛失明,却极具才智。嘉靖帝平时喜欢用密诏的形式向大臣询问政事,密诏中常引用一些道教典籍中的语句,晦涩难懂。朝中大臣大多无法理解密诏的含义,而严世蕃却每次都能准确地写出回复,深得嘉靖帝认可。严嵩也因此对严世蕃极为依赖,朝中许多事务都交由严世蕃处理,严世蕃也趁机结党营私,收受贿赂,人称“小丞相”。
在严嵩父子的把持下,明朝的朝政日渐腐败。官员的任免不再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而是以贿赂的多少来决定。想要升迁的官员,只需向严家送上足够的钱财,便能得到想要的官职。据《明史》记载,当时严家的财富堆积如山,仅查抄出的黄金就有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万余两,还有大量的房产、田地、古玩字画等。严嵩的亲信也在各地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导致民怨沸腾。
对于朝中敢于反对自己的大臣,严嵩向来毫不留情。嘉靖三十年(1551 年),御史王宗茂弹劾严嵩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严嵩恼羞成怒,在嘉靖帝面前诬陷王宗茂,最终王宗茂被降职外放。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列举了严嵩专权误国、陷害忠良、贪赃枉法等十条罪状,言辞恳切,证据确凿。严嵩看到奏疏后,又惊又怒,他向嘉靖帝哭诉自己被诬陷,同时指使亲信弹劾杨继盛,称其“妄议朝政,沽名钓誉”。嘉靖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在狱中,严嵩指使狱卒对杨继盛严刑拷打,想要逼迫他认罪,杨继盛却始终坚贞不屈。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严嵩担心杨继盛会被释放,遂趁朝廷处决其他罪犯之机,将杨继盛的名字加入处决名单中,最终杨继盛被斩首于西市。
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俺答汗再次率军入侵明朝边境,直逼京师。当时负责京城防务的大臣是仇鸾,仇鸾本是严嵩的亲信,却因与严世蕃发生矛盾而与严嵩反目。面对俺答汗的大军,仇鸾束手无策,只得紧闭城门,任由蒙古军队在城外劫掠。严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竟然向嘉靖帝建议“坚壁清野,不与交战”,导致蒙古军队在京城附近劫掠数日,满载而归。此次事件被称为“庚戌之变”,暴露了明朝边防的虚弱,也让嘉靖帝对严嵩开始心生嫌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严嵩的精力日渐衰退,对朝政的掌控力也大不如前。而严世蕃不仅大肆收受贿赂,还时常干预朝政,甚至敢对嘉靖帝的决策指手画脚。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御史邹应龙因长期不满严嵩父子的专权,遂上疏弹劾严世蕃,列举了严世蕃贪赃枉法、生活糜烂、干预朝政等罪状。此时的嘉靖帝对严氏父子早已有所不满,再加上内阁次辅徐阶的暗中推动,遂下令将严世蕃逮捕入狱,随后又将严嵩罢官,令其回乡养老。
严嵩罢官后,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他深知严世蕃不死,严嵩仍有复出的可能,于是暗中搜集严世蕃的罪证。不久后,徐阶发现严世蕃勾结倭寇,意图谋反。徐阶立即将此事上报嘉靖帝。最终,严世蕃以“通倭谋反”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被斩首于西市。
严世蕃死后,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也被查抄。此时的严嵩已八十七岁,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财富,只能寄居在老家的墓舍中,靠邻里的接济度日。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严嵩在孤独与贫困中病逝,被一位老仆人草草埋葬在自家的祖坟旁。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野史大甩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